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中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说:大道之性是无为的,但其生养万物、主宰宇宙。这里的“无为”,并非我们字面上理解的“什么都不作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社会法则、民众福祉等(也就是道)来做事,不妄为,不乱为。
老子“无为”思想表现在政治和道德两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们常说,古代帝王倡导“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就是道家的治国理念:应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社会的各种制 度与规范,以保持民间民风淳朴。 比如清心洞察、知人善任,相信下属,大胆使用。
在历史上,西汉初期实施的以“无为而治”为主要核心的黄老政策:一是重农抑商,恢复国力发展生产,如提倡以农为本,鼓励从事农业生产,增加国有粮食储备。二是实行抑制商业政策,禁止商人们衣丝乘车,并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三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四是废除秦代苛政,约法省刑,以求百姓安居乐业。五是废除关卡和桥梁的过路费,又开放山泽,让人采掘垦殖,带来一个空前的发展机会。六是煮盐、冶铁等领域全面开放,甚至在冶铜铸币这样的货币发行领域,也都向私人开放等等。这些黄老政策实行的结果,百姓都得到很好的休养,农业也逐渐恢复起来,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朝廷的粮仓和财库也逐渐充足,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因此,在文景时期,出现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
而在道德方面,老子提出“无为”,则体现着人的最高道德修养。真正有德行的人做事是无为而为,没有目的,顺势、顺天道而为,不求功德而功德自来,不求名利而名利自来。假如一个人给别人帮助或是恩惠是为了图回报,那他帮助人的本意是变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