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着看了几本性学相关的书籍;蹭了几节学术性地探讨同性恋现象的课;接触了几位性颠倒者的资本,我便以为自己对这一群体应该是因了解而正视而接受而认可的。
直到她出现在我面前,某种疯狂萌生而道不明的小想法告诉我,那些以为,只是我的自以为是。
01
她留着一头与男孩子发型相仿的利落短发,穿一身可以说是BF风格的衣服——纯色的宽松上衣,深色牛仔裤的裤腿被挽起,露出脚踝附近的肌肤,脚踩一双黑色的高筒运动鞋。
她大大咧咧地走进来,拉开凳子,在我面前坐下。不知为何,我竟觉得有种不可描述的霸气萦绕在她周身。这时我发现,相比于一般的女孩子,她显得略微有些高大强壮。
可能是被她右耳垂上戴着的耳钉折射出来的光芒闪得有点头晕目眩,我竟有种懵了个逼的感觉。
此时,脑海中反条件似地飞快搜寻着可以准确表达由眼前这一女性形象撩起的所有感官感受的词语,这个词语是——拉拉。
我也搞不懂为何当时自己会联想到这个词语。中性打扮的女性一抓一大把,但别人家的中性打扮,不会让我联想到这个词语。
就像范爷吧,她的中性打扮,帅气中带着性感妩媚,中性的打扮并没有遮盖住或者抹杀掉她作为女性的一些气质特征。因为有明显的女性气质,这很难让我联想到那方面。
然而面前的这位女性,不仅装扮上像男孩子,连整体的气质,也十分像男孩子。
02
那次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而现在,她是我的上司。
因为一开始萌生的奇怪想法,所以当我面对她时,总有种说不上来的怪异感觉。
一直怀疑人的脑袋是不是自带验证功能,一旦你认为什么,它就会自动搜寻材料进行证明。比如你认为另一半出轨了,你不仅会捕捉各种蛛丝马迹——他怎么下班了还不回来;他怎么不听电话;他怎么不让我看他手机……还会联想到从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关于出轨行为的迹象——曾经在某个两性节目上听专家们分析出轨的行为,就是这样的……
而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在书上、在影视作品上、在动漫上看到过的与之相关的东西,也不由自主地在日常生活中搜刮蛛丝马迹来论证当初脑海中会迸出那个词语的合理性。
比如,我发现,她那天的穿着打扮并不是偶然,她一直都是走这种路线;她的QQ头像用的是男性头像,QQ形象用的也是男性形象;她和公司里的女孩子特别亲近,对她们特别的好;她走路吃东西时大大咧咧,就像男孩子一样……
03
我总是这样胡乱猜测。直到那次我和她在摄影棚拍产品图片,我才发现那些所谓的证据,特别地站不住脚。
我们需要拍摄的是毛线球公仔这一产品照,她全程兴致高涨,不厌其烦地摆弄公仔,说要构建各种场景。
“这只熊仔没有眼睛,看上去好傻。”
“觉不觉得这只小鹿很像小鸡,哈哈。”
“真的很可爱啊。”在她第N次说这句话时,我已经非常确定,她有一颗少女心——是少女感爆棚的心。
我逐渐发现,与其他女生相比,她只不过是更直爽了一点,更爱玩爱交朋友一点,更没心没肺大大咧咧一些。
04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的思想是属于前卫型的,不会受一些固化的东西影响和束缚。
这个经历告诉我,原来我的思维也有一道墙。我的脑海中有不少固化的概念——比如说男性应该有什么特点,女性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同性恋,虽然我不惊讶于知道身边可能会有这样的群体存在,也不反感接触他们,但如果我看到男同性恋者做出一些有违男性气质的动作和行为时,我会无法忽略心中涌动的怪异感。
这就解释了为何我第一次见到我的上司时,会联想到那个词。
在我的思想深处,我觉得拉拉应该是具备男性的气质,她们迷恋同性身上的女性气质,才会喜欢上同性。但弗洛伊德在《性爱与文明》中说过,很多人以为男同性恋者之所以喜欢同性,是迷恋对方身上的男性气质,其实他们更多的是喜欢对方有女性气质的一面。如果是这样,那么女同性恋者会喜欢同性,大概也是类似的原因吧。
诚然,对一不怎么认识的事物,通过各种途径对它进行了解,当信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大概就可以说你对它是了解的了。在弄懂了与它相关的一些机理后,起码心里对它的排斥程度就不会那么高了,了解是接受及认可的第一步。
对于同性恋,我是有了解,但这种了解不能深化为接受和认可,因为在一切早已固化的概念面前,它的力量实在过于弱小。
想到这,我突然感叹,在我们社会,同性恋者想不再被投以异样的目光,或许任重而道远啊……
-end-
图 | 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