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产品连载第一辑 | 来吧,我和你聊聊产品运营

产品连载第一辑 | 来吧,我和你聊聊产品运营

作者: 卿宗伟的保险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6-04-11 12:52 被阅读94次

文/卿宗伟

我是卿宗伟,笔名十三。2015年毕业,法学本科,毕业即转行。

目前就职于深圳一家非著名公司,公司产品偏运营,因此我在公司主要负责产品和运营(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为主),工作还是很杂的。

虽然我是产品非经理,但我从入职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受限于自己只是一个产品助理的身份。虽然我是新人,很多都不懂,但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还要装懂,不懂还不努力学。

本文不是教你怎么样从0到1打造一款牛逼的产品,也不是教你如何将产品运营到千万量级的用户。当然,我暂时也没这个能力。我所说的,都是我所经历的最真实的产品日常故事。若你有不赞同之处,那很有可能我说的是错的。好了,废话不多说,马上进入正文。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产品运营

第二部分:产品需求与产品测试

第三部分:用户反馈与用户行为路径分析

第四部分:跨部门沟通协作

第五部分:团队责任心与凝聚力

温馨提示:以上五个部分采用「卡片式设计」,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存在,各部分之间并没有紧密联系,也不是成体系的方法论。我会将这五部分按照「连载」的方式分三次分享给大家。

今天是连载的第一部分,产品运营。

那么,我就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了。

产品运营

何谓产品运营?之前看到一个概念概括得挺好。一切连接产品与用户,能够产生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手段就叫做产品运营。其包括三个部分:即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与活动运营,这三者统称为产品运营。当然市面上还有更多分类方法,比如渠道运营、品牌运营、数据运营...等等,但我认为没必要分那么细,本来运营就是一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亮哥语录 。

附--关于运营的分类,可以参考作者提供的思维导图:

作者所就职公司产品部门有两位负责产品和运营,一位同事负责内容这一块,另一位就是在下。对于内容,坦白讲,除了运营我自己的公众号,平时写点东西,外加每月几条博文外,我没有正儿八经做过,所以可能没什么发言权。我就几句槽,先吐为快。

我们平时都说啊,做内容,首先你要找准你的目标用户群体,他们在哪里,分析他们的特征,由此探究他们的真实需求与阅读喜好,然后将内容精准地呈现在你的目标用户面前。你还可以借助热点事件,制造热门话题,进行病毒式话题营销,即时引爆...等

恩,都说得挺对的,但是,都是正确的废话!

谁不知道做内容要找准目标用户群体,要分析用户阅读习惯和喜好,将他们喜欢的内容触达给他们。

但是,怎么做?不知道。

关于内容,我还有一点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现在市面上各种关于内容的培训讲座如此吃香?他们的标题大都是这样的--1小时教你如何打造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 或者是这样的--10分钟教你如何写好一个标题!通常都是以感叹号结尾,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听讲座的时候觉得头头是道道感觉找到武功秘诀了,完了还是啥也不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坑爹的。大道理谁都会讲,而且很多东西不是听一堂讲座就能做到的。就像爱因斯坦来给你开堂讲座,教你怎样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你能做到吗?是一样的道理。

说到这,不禁为部门负责内容的同事感到心疼。因为她做了那么多内容,数据就是上不去。个人认为主要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虽然说内容为王,但用户是基础,活跃用户是关键,如果活跃用户太少,内容没人看,数据怎么会好看;

第二个问题:虽然做内容有一部分也是为了提升留存,但是内容若空洞乏味无价值,用户怎会喜欢;

第三个问题:内容都是搬来的,几乎无原创。这个不怪她,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做内容的搬运工,自己也没有这么强的原创能力,而且一天要发8条啊!

第四个问题:之前每天发布4~5条资讯,早上推送1条,现在每天发8条,早晚各推1条。其实对于这种改变,我是拒绝的。并不会因为资讯发的多,用户就会看,数据照样不会好看,因为内容本质没变。然而拒绝无效。

第五个问题:内容没有分享机制。因为页面不是H5写的,分享出去的页面是app的下载页面而不是关于内容的页面,即使用户想分享扩散,你都不给人机会。

当然,说了这么多,让我做内容,我可能还比不上我的小伙伴。至少对于我司目前的内容来说。

第二点想说的是用户运营。看过亮哥《从零开始做运营》或者对运营稍微有点了解的盆友都知道,用户运营主要就是四大块工作:1)开源;2)节流;3)促活跃;4)转付费。恩,概念我就不列出来了,重复发明轮子也没意义,直接引用亮哥的原话那你还不如看亮哥的书。不知道的赶紧下单去。

恩,拉回来。

首先一款产品要存活要成功,用户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用户,你做个产品出来自娱自乐吗?当然不是咯。那么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拉新?恩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没有经历过冷启动,不知道冷启动是如何操作的。我们公司产品虽有两岁多了,用户量级也还好,但拉新还是要做的。

我所做过的拉新工作主要就是做活动。那我是怎么操作的呢?首先我每月/周始都会制定工作计划,那么每月活动自然会纳入计划当中。策划活动的时间节点一般是根据节日时间点来确定的,比如次月活动是在月初,那我就在当月月初开始筹划下个月的活动,如果次月活动在月中的话,那就在当月月中开始筹划,总之前后时间间隔大概一个月左右,这个因公司具体业务需求制宜。

活动方案我一般会输出2~3个方案和活动流程图,给到负责人确认方案中的需求技术可行性(插一句,作者所在公司没有产品经理,目前由开发部门一个小头头(以下均称为A)管着我们产品部门,这是比较奇葩的。所以我做什么事情一般都必须知会A或者经过A的确认同意)。

方案经A确认后(有时候会给老板过目确认,有时候又不用),我会将方案和流程图给到UI,然后跟UI说明活动方案当中的需求点和我的期望效果。同时将方案给到渠道推广那边,让推广同学协助申请活动推广位。

在这里就开始出问题了。主要有这些问题,我不知道其他盆友是不是也会碰到我这样的问题。

第一,由于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包括软件性质问题,每次活动都只能上1~2个市场的活动广告位。

第二,活动包上线时间跟不上活动开始时间。经常活动都开始好几天了,渠道还没给我全平台覆盖。

第三,我们的活动每次覆盖面太窄。什么情况呢,就是我们每次做活动都要换新包,而新包上线各大应用市场的时间是不统一的。举个栗子,M应用市场上了最新版本且用户通过M市场下载app才知道活动的存在和参与活动;而N市场没有上新包,则用户通过N市场下载app就不可能知道这里有活动,那就更加谈不上参加活动哦。而老用户是完全不可能知道活动的。

第四,这是我一直都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不做app内版本更新提示?如上所说,每次都只有那么一小撮新用户知道活动,大部分用户都不知道这里有活动,你叫活动效果怎么能提升!

第五,活动上了就完了,根本不可以根据活动中的效果进行适时调整,好坏只能眼巴巴等着活动结束了事。活动中监测数据也是没卵用的,因为我根本无法根据数据反馈进行针对性调整。

说到这儿,我就一肚子气,干脆不说了。关于活动渠道推广这块,不知道盆友们是不是跟我一样如此操作,若有更好的方法,请私信告诉我。急求~~

所以,每次我写活动效果报告时,看着那平静如湖面的数据曲线,成效甚微,心都凉了半截。啧啧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打脸)

关于用户运营,我还有一点想说的。就拿作者所负责的产品来说,前面也说过,我们的用户分普通用户和专家用户。既然是专家用户,那肯定较普通用户来说是极少数。像这些用户,一般都要单独采取一些措施将他们引入进来。可是怎么找到他们呢?找到他们又能怎样,他们凭什么要过来?你说你给他提供了一个好平台balabala,但是你具体能给他创造什么价值?包括金钱上和精神上的价值。

作者最近就碰到很困扰的问题。

产品上的专家用户太少,老板死活追着要我多找一些专家用户。反正他也不问那么多,只要量。可是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活跃用户量啊。我举个栗子说明一下。

比如产品上现在每天有20个人发帖提问,客单价平均按50元算,有10个专家用户每天为他们解答。这竞争其实已经相当激烈了。就算20个帖子全部采纳,交易总额1000元,平均给10位专家用户每人才100元。那如果我再多找10个专家用户过来,而帖子数量是基本不变的,因为活跃用户就那么多嘛,根据后台数据,有提问需求的用户也是可以预估的。那仍然是每天20个帖子,客单价还按均价50元算,专家用户升到了20人(暂且假定增加的这10个专家用户一来就是活跃用户),结果到手的每人也就50元了。而且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部分专家用户也许会离开,因为为了那么点钱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啊,这年头我去哪赚不到这百十来块钱,偏偏要在这里耗着。

所以,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使用户量还过得去,但是活跃用户太少,自然付费用户不会多,那既然都没人付费提问,找再多专家用户也是无济于事的。专家在这里一赚不到钱,二找不到存在感,可以说产品没有给专家用户提供什么价值。那就更别提专家能为产品带来价值了。

而如果把重心放在促活这一块,在用户体量还算过得去的情况下,把活跃用户量提上来,自然付费用户会跟着增加,虽然可能不会呈正比。付费用户增加,也就意味着每天的帖子会有很大涨幅,面对供不应求的困境,只有增加专家用户才能解决。这时候引入专家用户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如此一来,专家不仅可以为用户解答赚钱,同时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拓宽社交;而且找到了个人存在感和归属感,建立了个人品牌,一举多得。

总之,活跃用户起不来,想再多做再多也是空中楼阁。

最后聊聊活动运营吧,这可以说是我最拿手的了,因为运营工作中我活动做的最多。当然玩法都是别人玩过的,也就那样。毕竟我司也就本宝宝一人负责活动,创造力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突飞猛进的,做不到文思泉涌文思敏捷啊55555

说对活动运营最拿手,只是说我至少是从一个完全的小白到现在完整策划一个活动还是no problem的。毕竟也是看了从零的,建议不会做活动的同学认认真真把亮哥的书「活动运营」部分熟读三遍并背诵全文。具体我就不多说了。书本看起来便是。

关于活动文案,记住这个最重要的准则:「流程简短少繁琐,文案清晰无歧义」。当然,这是对文案的要求。但是我个人觉得啊,最重要是要有钱有钱有钱(我知道你会同意我说的)。恩这是我很信奉的(亲测有效,没钱你给我策划一个好玩有趣效果又好的活动看看,真做到了别忘了告诉我,关注我后可以获取我的联系方式)

不好意思,我在这里插入一个环节--用户积分体系。因为我认为这块既是作为产品功能的一部分,也是在产品运营中提升用户留存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当然这里是指那种需要用户积分,且积分对产品和用户都能产生价值的产品)。目前我司的产品是没有配套的积分体系的,但我认为我司产品是有必要建立一套积分体系的。

前阵子我提出过这个想法,无奈没人搭理我。说实话我想不清楚为什么就不采纳我的建议!在我刚入职时,产品里有一个“分享圈”的功能,类似于社区概念吧,用户可以在这里创造UGC。我们的产品核心功能是付费提问,而当时的分享圈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免费提问的入口,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用户提了问,下面根本就没有人去评论(由于产品性质问题,我不愿意说是什么产品。说明一点:我们的用户是分普通用户和专家级用户的,所以在这里主要是指专家用户评论,大家可狭义的理解为PGC)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站在普通用户端想一想,我在这里有两个地方可以提问,一个是付费,一个是免费,那我当然选择免费提问;而反过来站在专家用户端考虑一下你会发现同样有道理,别人提问是付费的,我给他们解答可以赚取金币(1金币=1RMB,1:1的兑换比率,金币可提现)。而你是免费提问,我给你解答了我得不到任何好处我干嘛要去给你解答对不对。

他们认为直接赠送用户金币划不来(当然1金币就相当于1块钱,确实是划不来,不能直接送金币),然后他们就把这个功能给砍掉了,说这个功能没用。我还觉得莫名其妙,突然有一天上班的时候发现分享圈这个功能没了。招呼都不打一声。

他们也不认真动脑子想一想。不管普通用户还是专家用户,站在各自的角度考虑结果都是正确的,因为出发点不同,利益点则不同。普通用户不舍得花钱提问,专家用户没动力解答,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建立一套成规则的积分体系是可以有效改善这个问题的,同时积分体系也可以跟等级挂钩。

于普通用户,发布一个帖子可以获得10积分,每满多少积分升一个等级,满足特定积分可以免费换取金币,金币可以用来发布付费提问,可以参与其他兑奖活动或者到积分商城兑换商品。(当然这里面更多具体规则我就不赘述了,在这里提也没意义。下同)

于专家用户,既然你没动力,那我就给你点动力呗,刺激你去为用户解答。解答一次可以获得10积分,每满多少积分升一个等级,满足特定积分可以免费换取金币,金币可以申请提现,可以参与其他兑奖活动或者到积分商城兑换商品。

总之,不管是普通用户还是专家用户,理想乐观点看,我建立一套完整的积分体系出来,不仅解决了普通用户不舍得花钱、发布免费帖子没人解答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专家解答赚不到钱、没动力解答的困境。从发帖/答帖到后面的一系列动作,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消费体验闭环。

注意上面提到的“消费体验”,也就是说所有的金币和积分都是可以消费的。如果你仅仅给用户一大堆积分和金币,但是不能消费,那有什么卵用。正如亮哥所言,「不能消费的无价值积分,连狗屎都不如」

以上。

也许我说的,都是错的。

本文完。

Copyright  © 2016 卿宗伟. All rights reserved.

走過的路,聽過的故事

讀過的書,寫過的文字

都只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可以講給你聽啊

                                                                    关注我微信公众号的长得都挺美

关于作者

卿宗伟

一只野蛮生长的产品狗。

持续研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和用户心理分析。

民谣重度爱好者。喜欢一切民谣,喜欢民谣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连载第一辑 | 来吧,我和你聊聊产品运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ri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