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本根教育”这一概念?

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本根教育”这一概念?

作者: 苏本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8-06 12:19 被阅读0次

    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本根教育”这一概念?

    我提出的一些概念

    Ⅰ 语文是什么?

    在语文教学理论中,我较为钦服的是吴忠豪先生的语文学科本体及非本体理论。因为这个概念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更加纯粹的语文。语文具有物质性,也具有精神性。故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它的学科特点,语文本体最为集中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推而广之,其他学科也有学科本体与非本体的问题。其他学科也具有人文性,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但不具备像语文这样的工具性。这正应了我的那句话,叫做“学科愈分工愈纯粹”。语文看似复杂,庞杂,甚至可以说是琐杂,但是,现在看来,时代越发展,学科愈进行精细地分工,它便愈加的纯粹。的确,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工具。它具有两种特有的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有点像是物质之与意识,形体之与精神。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信息符号,它自被人类发明创造那一天起,就成了人类的工具,成为人类思维的工具、心理活动的工具、表达的工具、存储信息与传递信息的工具。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个工具(语言文字符号)隶属于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存在、传播(即存储与传递)的过程中,必然带有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必然具有人文性。一个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语文也是如此,也是形与神的统一体。这是根据迁移理论推理得出的。一个人一旦降生于世,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语言文字,一旦发明创造出来,它也将是一种客观之存在。它具有物质性——客观存在性,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自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了。

    Ⅱ 语文教学或语文学习的工具有哪些?

    语文学习当然离不开书本,教材啊,各种训练本啊……

    除此之外,语文学习还离不开一些结构化的思维工具。语文学习的思维工具,比如张泉灵老师探索的“向日葵模型”等就是结构化思维模式。你会思考,自然就会学习;你善于思考,自然便善于学习。这样一些思维工具,可以启动学生的思维,按照一种路径去进行语文之训练。语文是模糊的,提供一种工具譬如思维工具,就像指明一条道路,让他在这一条有明确路标的地方走上几遭,走熟练,去体会这路该怎么走,以及走这一条路是什么滋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有些同学还会思考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的路径可以走。

    这当然是语文学科的一种教法。我称之为“提供思维工具的语文训练法”。提供了思维工具这一根拐棍,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工具,书本是语文学习的“硬件工具”;“向日葵模型”这些思维工具是语文学习的“软件工具”。我将其统合一下,称之为语文的“工具教学法”(或者“语文的工具教学法”)。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读写算离不开硬件工具的书本(我称之为‘硬工具’);读写算也离不开思维工具这样一种软件工具(我称之为‘软工具’)。会思考才会学习。这时,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就与计算机的运作不谋而合了。因为计算机也是分为“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的,也就是“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部分),“软件”即是装在计算机里的那些程序。为了达成“运算目标”,计算机的运行非得有这些“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不可。那么,我们学习语文或者教学语文,也得有这样的“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我将其简称为“硬工具”和“软工具”)。在语文教育这门学科中,书、本、笔等等便是“硬工具”,“向日葵模型”“思维导图”等结构化思维工具便是“软工具”。教师非得有这两种工具才能教学语文不可,学生也非得有这两种工具才能学好语文不可。

    吴忠豪先生提出提出的语文本体论的“本体”这个词语(概念)提得特别好。“体”嘛,让人想到人之形体。人是形体和意识的统一体。语文的本体和非本体的统一就相当于人之形体与精神的统一。

    Ⅲ 为什么提出“语文工具教学法”?

    语文工具说,是我特别推崇的语文教育学说。为什么?因为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劳动说理论。中国从古至今的劳动人民进行生产劳动,哪个不是要依靠工具,从石器生产工具,到后来的铁器生产工具,诸如锄头、犁铧……语文教学也好,语文学习也好,也隶属于一种劳动。自古至今,劳动便离不开劳动工具。语文教育教学是一种劳动,一种特殊的劳动。特殊在哪里?语文教育教学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决定了语文教学也必然要用上纯物质工具,书呀,本呀,笔呀……有一段时间,我一度想改进自己的“劳动”工具——语文教育教学工具,尤其是训练本。因为其实时至今日,本子——各种“训练本”如春天的百花一般纷纷出现,缤纷多彩。各地有各地的训练本子。我唯独想设计出我认为科学的,或者符合我们实际的科学的训练本子。比如练习本、周记本、日记本、语文错题本、预习本、复习本……全部重新设计一番,所以我的笔名叫作“苏本子”,其实要表达的是“书本子”的意思。这不正体现了我推崇的“工具说”的理论吗?劳动依靠工具,学习也是劳动,学习也必然依靠工具。体力劳动如读书、抄写、答题,必然须要依靠书本这些纯物质工具;而你学习又要动脑,要思维——学习也是一种脑力劳动,脑力劳动当然须要动脑,要思维,学生不会怎么办?给他们一些工具吧,这种工具就是思维工具。在这方面,张泉灵老师已经经过了探索和实践,也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一言以蔽之,这一切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从形而下出发,我提出了“狭义的语文本根教育”的概念;从形而上出发,我提出了“广义的语文本根教育”的概念。从便于操作的层面,我特别赞同“语文教育工具说”,我特别提倡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来教学语文、学习语文,这便是所谓的“狭义的语文本根教育”(对,“狭义的语文本根教育”就是在这种“语文学科工具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虽然冠名了一个“狭义”,但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个既然的而又新鲜的概念)。而我又不想只局限于“语文教育的工具层面”,因此,从语文教育的思想层面、哲学层面,我希望语文拥有一个更高、更广、更深的语文宇宙,希望语文教育在思想文化育人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Ⅳ 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本根教育”这一概念?

    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本根教育”这一概念?其实“本根”这个词语特别能表达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因为“本根”这个词语跟语文的性质是相一致的:“本根”这个词语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意识性(人文性)——“本根”,既具有工具的意思,以“本”为根,“本”即代表“书本”一类的语文学习工具;同时,“本根”又具有意识性——人文性、思想性。要知道,从古至今,自从古代有了甲骨文开始,人们便用文字符号保存了几多思想,几多感情,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国家积聚深厚的优秀思想文化吗?这种文化是历史的,是先在的,是客观存在的,是文化母体。这也是作为中国人应该弥足自信的地方。当今之人不可能不受之影响,熏陶和感染。我们当代的生人倘若自以为生在时代前沿,生在科技昌明的时代,以为可以脱离文化母体,而自由开创出独特的独立而存的新文化,那都是徒然无功的。要知道,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积聚几千年的巨体,新时代的人即使科技再发达,创新精神再独到,也必然要在前人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进行“扬弃”式的发展,不可能另起炉灶,另搞出一套脱离文化母体的全新文化。

    【注:此文已发布多个分布式账本平台,如需转载,须通过平台与原创作者苏本子取得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本根教育”这一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sz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