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语文教育的学问】
第7期

语文教育生产力
语文本根教育不是凭空产生的,语文本根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指导下提出的语文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语文本根教育是一种语文教育哲学;狭义的语文本根教育是一种可实操的劳动,即借助于语文教育工具进行的特殊劳动。
打个譬喻,劳动可以分为农业劳动,林业劳动,工业劳动,商业劳动……哪一个产业没有该产业的劳动生产工具?譬如,农业劳动有农业劳动生产的“硬工具”:锄头啊,铁锹啊,犁铧啊等等;农业也有农业生产劳动的“软工具”,那就是农业科学知识,农业生产智慧或者农业生产技术,怎么种稻谷、小麦更容易高产呀,怎么种蔬菜更容易存活呀等等这一类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在现代化农业中,这样的“软工具”就更加的突出,更加的重要了。科学种田才会获得大丰收。其他行业大抵也是如此。其实,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产业,一种特殊的劳动,我索性把这种劳动称之为“教业劳动”。“教业劳动”自然也得有属于它的“硬工具”和“软工具”。“硬工具”便是我们基本上都能看到的物质性工具,一体机啊,投影仪啊,黑板啊,书本啊,笔啊等等;“软工具”便是存在头脑里的结构化思维工具。当然,语文学习的方法也属于语文学习的“软工具”的范畴。
是啊,我们一切的劳动都要讲究科学。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下进行语文教育。我们探索“语文本根教育”便是想要提高语文教育效率,即提高语文教育生产力(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告诉我们,“生产力是人们改造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能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最终决定的。”同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生产力的发展历程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譬如,就从国防力量上看,鸟枪当然比不过大炮。在语文教育或语文学习中也是这样,语文教育工具也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生产力。下面分别从语文教育或语文学习的“硬工具”和“软工具”两个方面来谈谈:你有更好的语文教育或学习的“硬工具”,从长期来看,你教学或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更好,譬如你用一体机给同学上课和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给同学上课相比,哪一种可能会更高效?或者你在一张草纸上做笔记和用康奈尔笔记本做笔记,长期来看,哪个可能会更高效一些?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你有更好的“软工具”也是如此,譬如,你用“向日葵模型”来让学生进行想象思考,学生便会有一个路径,有章可循,学习起来自然顺畅。假如连一条清晰的路径都没有,他便不知道怎么学习了。打一个譬喻,你要小孩子去某个地方打个酱油,可是他连怎么去那个地方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他是不会去做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学语文,这是常有的现象。再譬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办公软件与2020年的迭代升级过的办公软件相比,哪一个用起来更方便、更高效呢?工具迭代了,生产力自然发展了!我们就是要在我们的语文教育工具上进行迭代升级,进行研发,然后提升我们的语文教育生产力。令人欣喜的是,在当代,运用大数据分析来辅助教学已经在逐渐落地,这当然是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工具。可以想见,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中,谁掌握了更先进的“硬工具”和“软工具”,谁就将会拥有更强的语文教育生产力。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那便是走“唯工具论”的极端,毕竟土炮也有打下飞机的时候。拥有了工具,还须要善用工具。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注重“软工具”的开发和研究,“软工具”才蕴含“软实力”,譬如我们要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语文学习方法的学习……这些也特别重要,不容忽视,不可小觑。除了外在的加持,我们更要注重内在的修为,在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上,也是如此。当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育效率,提高语文教育的生产力,很自然地,我们希望利用好当代科技的力量,确保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注:此文已发布多个分布式账本平台,如需转载,须通过平台与原创作者苏本子取得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