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主题:《蒙台梭利+PET+正面管教之今世前身》
第二次微课作业:
1.有没有全知全能真正完美的方法,什么叫做完美的方法呢?
2.是不是凡是有效果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门派之见?你的见解是什么?
我的分析:
1.有没有全知全能真正完美的方法,什么叫做完美的方法呢?
首先,我不是“完美主义者“!我认为没有所谓全知全能的完美的方法。
所谓“完美”本身就没有一套评判体系和标准。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同,对完美的解读也完全不一样。而且人的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好了还想追求更好,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包括我自己。
什么叫完美?完美的标准是什么?
相信每个人对于完美的定义都有自己的心中的一杆秤,拥有自己的标准!而完美的方法,我认为只要是当下适合自己的,好用的、有效的,都可以认为是完美的。
2.是不是凡是有效果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凡事有效果的就一定是最好的,这种说法太过武断,我完全不认同!
我认为没有一种方法是最好最完美的。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都只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某一侧重方面!能够解决此时的问题的不一定就能解决彼时同一个问题。因为事件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在选择方法的时候,我觉得只要能解决当下问题的你急需解决的一面,就算有效的方法!当下你所做出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因为我一定是尽我当时的能力,做出最优的选择!尽管后来回望,再去思考,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和选择,但就是这种遗憾,促成了不完美中的完美,作为父母的我,也得到了学习和成长,这应该就是最完美的吧!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门派之见?你的见解是什么?
我认为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推动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发展。
微课中陆老师提及的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的渊源各不相同,其侧重点也完全不同。三种方式中,我对蒙氏的了解是最先从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和《捕捉孩子敏感期》开始的。蒙台梭利注重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倡导为孩子量身定做各种专属的环境,有以下几点核心理念:
1、 孩子存在自发性智能。
孩子在追求知识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有内部发生的原动力,及精神胚胎。认为孩子的世界里不存在游戏,游戏本身就是孩子的工作,是在做一件很重要很认真的事情。
2、创造力,不断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3、使人成为人,使生物属性的人转化社会属性的人!让人格形成真正的人。
4、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发的发展自我,父母老师就是观察,协助孩子发展自我。不能让孩子服从,让孩子自主发展。
5、有准备的环境,环境是有生命的,为孩子提供自然而有秩序的环境,不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要干预。
因为觉得这些理念与我当时的需求比较契合,所以在当时择园的时候,参观和了解了几个高大上的蒙氏园,无一例外都价格昂贵。当时只是觉得无论是环境和小朋友的表现,似乎没有那么高的性价比。通过陆老师的分析才了解蒙氏在中国已经商业化完全变质的内幕,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很多蒙氏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完全无法适应后面中国小学的环境了!
另外,在陆老师的课程中讲过NLP重建视角,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也一定不会有同样思想,1千个人就会1千个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个人头上一方天,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社会经历不同,经验系统也不同,大脑发育程度形成神经回路也截然不同,因此看待相同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个人专业知识和个人见解形成新的理念。
正面管教、PET、蒙式三种教育,理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正面管教原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克莱因的“客体关系学“将此发扬光大,“正面管教“侧重管理,注重理念和操控(引导),PET原自“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沟通方法,推崇无条件相信和接纳,主张强制力会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利用沟通来解决各种冲突。蒙氏倡导顺应儿童自发性行为。
以上三种教育理念,我认为各有其闪光点,在孩子的成长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各有侧重的选择使用。
我的孩子大宝8岁,小宝1岁10个月。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大宝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利比多”的快乐原则,若按照蒙氏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的理念,一定无法适应中国目前大环境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以良好沟通为基础的PET和正面管教相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利用家庭教育环境,督促他在规则中发展自我。
而快两岁的小宝,现在可以遵循蒙氏的理念,提供相应的有准备的家庭环境,给这么小的孩子充分的自由,观察他的各个敏感期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协助,让孩子自主发展,此过程中良好的沟通,也是帮助他发展语言和人际关系的关键。
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让我在面对困扰,选择方法时目标更清晰,更加能够有针对性,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因为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够在各种理念和方法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因为适合自己就是对的。我想这也是以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吧!
感谢陆老师的引领,感谢绘分享提供的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