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阅读。阅读能力自古至今是影响师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也将阅读能力作为21世纪公民的核心素养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在重视学生阅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阅读,将其作为教育与研究的源泉。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念的真谛之一。”他指出教师全部教育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都与读书分不开;教师不读书、不迷恋书籍,提高教育水平的一切措施都将失去意义。进而,他建议教师要读马恩列宁的书籍,里面包含着一部“共产主义人学的百科全书”;要读与自己所教课程有关的那门科学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榜样;要读心理学书籍,了解孩子的心灵,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要读描写杰出人物事迹的书籍,既是提高教师本人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唤起学生上进心的手段;要读文艺书籍,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感、语言等素养,同时对学生心灵施加影响。
按照美国人类学者玛格丽特的分类,我们现在正处于“后喻社会”,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不再对学生具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与学生必须同步学习,通过终身学习更好地进行专业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习者成为教师“教育者”“研究者”之外的又一角色定位,“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教育阅读是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现实中,许多教师的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且不说教育书籍的理解与评判,单是平时文字交流中的不认真读文字、不理解语义,就让人着实担忧。曾经在一个小学教师微信群里,接连讲了不同的人将两个材料分别发送不同的邮箱,结果就有数人在群里询问到底发哪个邮箱,有数人将材料同时发到各个邮箱或发错邮箱。如此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给学生做出阅读的示范呢?究其原因,与许多教师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学校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有着内在联系。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是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