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冒了,本来想写篇申论文章,迟迟不敢写是因为写的有点烂,但无论如何也得动笔写,今后写出来希望群里体制内的朋友能够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非常感谢!现在大部分的文章是类似于摘录的文章,想写出好的文章应该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行,可是又要兼顾考试,考试结束一定会好好读书,好好研究如何写作,最近听了一个有关读书闭环的内容,阅读-笔记-回顾-anki这样反复循环,脑子里才能有些干货素材,或者多一些神经回路,灵感才会产生吧,今天分享一下《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我常常会怀疑自己,听了这本书后让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每每怀疑自己的时候就拿来听一听,就像动力不足时就听一听《最小阻力之路》,我发觉书这东西要反复听反复看,不然很容易遗忘,真的很反人性呢。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下达指令的“我”,一个是执行动作的“我”。我们把前者称为自我1,后者称为自我2.自我1和自我2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能不能把技术、知识转化成有效的行动的关键。自我1和自我2和谐统一之时,就是你发挥优秀之日。自我2提现了你体内蕴含的全部潜力,包括了所有潜意识和神经系统。我们无意识做到的一切,都要归功于自我2。可自我1的存在感实在太强,经常努力过头。理顺两者的关系,需要掌握以下诀窍:
1.清晰描绘希望的结果。
2.学会信任自我2的能力。
3.学会不带“评判意识”地观察。
最重要的,是要“放松的专注”。
值得警惕的是,自我1不断对自我2进行评价,重复太多次之后,就会产生催眠效应,你的这些自我评价往往会像预言一样,自行实现了。你会发现你真的干什么都不行了!
使用陈述性而非评判性的语句来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实。没有评判意识的干扰,一切都会以本来面目呈现,意识就能更加冷静。
焦虑是因为担忧未来,但只有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地,需要完成的事情、动作上,成功的可能最高,未来的可能也才最好。
当竞争作为一种和他人比较、建立自我形象的工具时,反而会暴露一个人最大的弱点,害怕、沮丧种种情绪都会强烈放大,而这样的情绪,又会导致发挥失常。而且,人们以为随着成功而来的爱和尊重,也并非总会如期而至。而一心一意追求可衡量的成功的我们,反而会错失生命中其他难以衡量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