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植物园是美的,早晨七点半出发,九点左右到达,买了套票进门,有观光车在路旁等候,听司机师傅介绍说新开了一条小路,沿途风景极美,适合录影拍照,所以果断上了车。
秋天的早晨是有些凉意的,随着阳光的慢慢升起,身上逐渐暖和了起来,路旁的枫叶正红,金黄的银杏树叶铺满了地面,高高的水杉树黄绿相间,远远看去,这黄的红的绿的交错在一起,像极了一幅完美的风景油画。秋游的人们三五成群,聚在美景下拍照留念,树林里回响着欢乐的笑声。
有那上了年纪的女人们在拍摄,她们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装,戴着各色洋帽,在秋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她们那优雅的身姿,淡定的神情,活脱脱一股老上海的味道,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人群里有人在夸赞她们的装束,也有人在质疑她们的大胆,女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她们气质优雅,笑容恬静,整个人从里向外散发着自信和美丽,让我不由心中赞叹:这才是有品质的老年生活。
观光车停在卧佛寺外的小径上,下了车随着人群进入到寺内,开始慢慢参观起来。记得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学生时代,那时的我们是集体过来秋游,并不懂得欣赏什么,大家一路打闹说笑,随便一看也就过去了,真正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并不知道。
如今再来参观,已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卧佛寺始建于贞观年间,是一座著名的寺庙,只因这里有一尊北京最大的释迦牟尼佛铜制卧像,身高5.3米,侧卧,头西脚东,面南背北,卧佛三面环立着十二尊泥像,是十二圆觉。这组佛像是释迦牟尼临终前告诉弟子后事的场景,因了这尊卧佛,所以俗称卧佛寺。
走进卧佛寺,要参观的第一座殿堂便是“山门殿”,上有雍正皇帝的匾额“十方普觉寺”,接下来的一座是“三世佛殿”,又称大雄宝殿,上有乾隆皇帝的御笔“双林邃境”,再往后便是著名的 “卧佛殿”,上有慈禧皇太后亲笔题写的匾额“性月恒明”,喜欢书法的朋友们,来这里是绝对值得一看的。这三个大殿的妙处在小的时候是不懂得欣赏的,今天倒是可以补上一课,认认真真地仔细观赏了。
卧佛寺里还有一口古钟,据说是乾隆时期怡亲王所制,此钟高1.31米,口径0.88米。它是北京佛寺保存完好的古钟,钟是佛教武器,佛教徒做事时,会敲钟招僧。并且佛教认为敲钟可以缓解烦恼,降低瑞德福,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卧佛寺里除了神佛,再有的就是各种珍贵的树木,其中就有古腊梅,腊梅花开傲霜斗雪,是开春第一件幸事,每年都会引得游人前来观看。还有古银杏,更是金秋一景,那满地的金黄,拍起照来简直是美不胜收,每年不知会迷得多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出了卧佛寺向右转,一直走便到了“一二九运动”纪念地樱桃沟,这里山林叠翠,草木茂盛,山间小溪潺潺,鸟语花香,两旁树木参天,是一处绝佳的秋游圣地,那带孩子的,带老人的,在这山间树林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游乐在山水间,还有那学生的团组织活动,单位的党组织活动,年轻的人们聚在一起,自然是一路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
与老公一起牵着手,随着人群穿行在山间,一路说笑一路欣赏秋色,偶尔留影于迷人的景观中,就这样走走停停,不觉来到了山下,顺着石板路向前,眼见一处幽静的庭院,院中一间售卖小屋,屋外的门廊上有几处桌椅摆放,是一间茶饮室,游走了这大半日,腿脚早已累得僵硬,碰到这样的雅静之处,说什么也要坐下来享受一下啦,点了百香翠绿柠檬菊花茶和桂花拿铁咖啡,坐在廊上和老公一起慢慢享用,抬眼间,翠绿的竹林矗立在幽静的庭院中,山石林立,翠柏茵茵,手捧香茶,闲聊小憩中,仿若置身世外桃源,让人心醉得不忍离去。
转眼四点钟了,太阳已经西斜,两人踏着余晖走出植物园,驾车汇入了周末的车流中,这一天的时光,在金秋的植物园留下了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