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你去远方〔言情〕

作者: 雁韧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23:20 被阅读264次
    随你去远方〔言情〕

    我们年轻漂亮的高中语文老师杜颖,脸蛋儿红红的,红得一脸霞光,很自然的一种红润,一种由白皙的肌肤中透出来的,招人喜爱的红晕。

    杜老师根本就不喜欢打扮自己,连淡妆都不化,总是随意率性,自自然然,去面对她那些高一的新生。

    她到这座城市的重点中学任教才一年多,教学经验显然还不足。但多年的院校生活,作为曾经的学生会干部,她很快就融合在她的学生之中,宛如师姐。她那张娃娃脸,满含笑意,阳光明媚,既淡定,又从容。

    她质朴的美,随和的性格,谆谆善诱的教学方法,渐渐成为学生们的凝聚力,日益被她的学生所关注,大家愈来愈喜欢同她接近,同她交谈。这样一来,她的教学工作顺利多了。

    她的饮食习惯,素来清淡,简单,她不喜油腻煎炒。一只鸡蛋,一把麦片,加上一匙白糖,统统置于一只瓷杯里,搅匀,用刚煮好的开水一冲,便成了她的早餐。

    她的吃法也很特别,就象那些高管喝咖啡一般,用羹匙在杯里不断地搅拌,斯斯文文的,动作悠悠缓缓,搅匀了,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她一边喝,一边翻书,一双美目一闪一闪的掠过一行行文字,聚光书页,心思全在那本书上。

    喝罢,她将那本读了20余页的《上慰的女儿》,放进了背包。她敏捷地将瓷杯和羮匙洗净,抹干,倒向放在铝合金的茶托里。

    然后呢,她经过客厅,进入卧室,关起门来更衣。尽管整套房内就她一人,她也要顺手反锁,这是母亲自小教她的自我保护意识之一,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她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年轻时,一定也象爱钻图书馆的她一样,曾经读过普希金这本《上尉的女儿》,因为母亲对她的种种教育,一切言行都与普希金这部小说中的一句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的时候起。”同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善待自己,珍惜生命,自己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不也如此么?

    是的,她想,人类的语言真是天底下最奇妙的宝贝,竟然能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说,将一个人的思想,通过文字传布,超越疆域,超越不同书写方式的文字,传遍天下,让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接受熏陶,得到教育,启迪。

    想至此,我们年轻漂亮,撩人眼目的杜老师,心里已经明白,该怎样去面对她那些一脸单纯,充满阳光,又满堂稚气的高一新生了。

    一阵敏捷的除却衣裳,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过,她换上一件桔黄色的上衣,一条灰色的短裤,轻轻盈盈,潇潇洒洒的出来,走近鞋架,穿好轻便的运动鞋。

    她的一切动作,都是那么利索,干净利落。于是,她迈着修长的美腿,轻盈盈地从学校出来,向着湛江海湾的观海长廊款款而去。

    一路上,只见车如流,穿梭来往,而人行道上,或许是以车代步的人多了,步行的人反而稀稀落落的。她款款地走着,一路回首往事,想着自己别样的心思。

    她虽然只有24岁,去年才大学毕业,却已有11年的独立生活经验。也就是说,她从初中读到师范大学毕业,都是住校生,任教一年,也是远离父母,一个人在这座海滨城市生活。

    她的父母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在鄂西一间高级中学任教,10多年前就是高级教师了。父母感情融合,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生活相当和睦,气氛祥和,充满了温馨的幸福。

    教学之余,父亲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作文,写些散文随笔,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些对年轻教师有启发性的文章,每周至少向地方报刊或省教育刊物投一两篇稿,得了稿费,无论多少,全交给女儿攒着,说是给她的学习费用,可以自行支配。

    为支持父亲写作,母亲包揽一切家务,女儿从入幼儿园起到小学毕业,都是她接送,风来雨去,从不间断。

    母亲骑着自行车在校门口等她时,脸上总是挂满幸福的微笑。远远看见她背着书包出来,转瞬间,母亲的微笑变成了母女俩的欢笑。那种无比幸福的情景,让她体验深刻,记忆犹新。

    她想,人们津津乐道的母爱如伞,高歌赞颂母爱的伟大,原来点点滴滴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于关心体贴的细微里。至今想起,她的心里还暖暖的,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原先都是公职人员,自有养老金,无须家族中任何人负担。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当珍当宝的爱着护着,花费心机培养,一心想让她长大后能在社会立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不用依赖别人,不必看着人家的脸色生活。所以,24年间,有父爱母爱护着她,一路走过来,都挺顺利的。

    而让她遗憾的是,人生有太多预想不到的事情,纷至沓来。生活中有些不如意的事,她虽然没有亲身的经历,但她见过,体验过。

    她上初中时,与她同桌的郑其华,因为父亲病逝,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生活窘迫。

    郑其华比班里任何一个同学都省俭,都勤奋,成绩总在全级前三名内,而且各科成绩平衡,从不偏科。决不像某些同学,这科好,那科差的。

    初中毕业晚会刚结束,郑其华就满脸的愁云,愣愣的站在杜颖的面前,欲言又止。杜颖是个聪慧的女孩,明白郑其华一定有无法言说的苦衷,便拉着她的手,在校园的古榕下坐了许久,轻轻悄悄的说了许多话之后,郑其华才向她吐露了心声。

    郑其华说,她的母亲太苦太累了。医治父亲时欠的债尚未还清,不仅要支撑着这个三口之家,还得顾婆家娘家。弟弟下学期上初中,而她结束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上高中的费用肯定不菲,母亲的压力会更大。为减轻母亲的负担,争取早日还清债务,更好地培养弟弟读书,她想去广东打工。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贫困生活的实际问题,杜颖为郑其华惋惜,她同情郑其华,却又无力帮她。三年同窗,她俩亲如姐妹,她真的好想好想帮帮她,但自己也是一个消费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尚无能力帮她。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杜颖问郑其华:“你想辍学打工,征求过你妈妈的意见么?她怎么说?”

    郑其华悠悠地说:“考完毕业试,我就跟妈妈说过了。她能怎么说呢?我爸爸是独生子女,妈妈也是独女,还得为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的生活分心。作母亲的,哪个不痛爱自己的女儿,想她好好地读书,有个好的前程?她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忍痛割爱,这两天正在想办法为我筹路费。”

    好一阵沉默。杜颖想了想,才说:“其华,回去叫你妈妈不用着急,路费我帮你解决。你这么聪明的一个女孩,功课这么好,我只希望你出去打工之后,能够坚持自修。多学一点知识,一旦有机会,必定用得上。”

    郑其华频频点头。她课余时间喜欢看些文学作品,知道不少作家青少年时期曾经历过苦难,用孙犁先生的话来说,他们经历苦难,并没有投降苦难,而是成了作家,并没有湮没无闻。

    郑其华在假期里,也曾去酒店打工,洗碗洗碟,斟茶倒水,端菜送饭,推车仔,卖糕点,一个长长的暑假下来,虽然也就挣一千几百元,但每天可在酒店吃上两餐,对她来说,也多少为母亲分担了一点点生活的重压。

    郑其华说,那些在酒店打工的姐妹,借过几本打工文学杂志给她看,让她了解到一些打工仔打工妹一边打工,一边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有些人成了企管,有些人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郑其华将自己所知道,所想的都和盘托出,一一告诉杜颖,让杜颖顿觉自己在生活方面,安乐惯了,真的从来没有过郑其华这种实际的生活经历和切身的体会。

    夜渐深,同学们陆陆续续散去。杜颖和郑其华分别回了家。

    杜颖从来有话都会当着父母的面说,决不会藏着掖着,那怕说得不对,父母也会像面对自己的学生一样,和风细雨,对她进行有启发性的教育,这也是她在生活中心无芥蒂,性格开朗活泼的原因。

    她将同学郑其华家的实际困难,以及想辍学南下广东打工的种种情况,如实告诉父母,然后说:“爸,妈,我心里好难过。我们借点钱给她做路费,好吗?”

    “好呀,别说借,给她都行!我明天就给钱你,一早送去给她,别让他们为难。”还未待爸爸开口,妈妈就抢着说:“多好的一个女孩呀,又聪明,又勤奋,那么懂事。那次你带她和几个同学来我们家玩,我们一起包饺子吃,她的手可真灵巧,包出的饺子就象工艺品一样好看。”

    妈妈轻叹一声,又道:“颖儿,我听你说过,她在学校对待你,就象关爱自己的妹妹一样,一大早同你一起跑步,同你一起温习英语。要不,你的英语成绩还赶不上去呢。你有这样的同学作伴,我都放心得多。可惜了,为家庭,为生活,她才16岁,就得出去打工了。”

    妈妈的话,让杜颖听了,心里酸酸的,真想哭。

    爸爸默默地喝了一口茶,待妈妈话音一落,端起杯子喝水时,他才慢条斯理地说:“其实,郑家的事,我们不要想得那么简单,给路费郑其华出去打工就行了。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女孩,就这样辍学,真的太可惜。她如果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我们学校就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如今国家的教育制度正逐步改善,开通了助学的绿色通道。读高中有特殊困难,学校也有灵活政策,可以帮她完成学业的。退一步说,就是上中专、中技,学得一技之长,再出去打工,不也比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好吗?那可是不用交学费的,国家还有生活补助。”

    “颖儿,你可以将我那些稿费送去给她们解决一下暂时的困难,你就将我的意思告诉她母女,让她们定夺。我真心不希望她就这样出去打工。”

    杜颖频频点头,满口答应。可出人意料的是,翌日当她吃过早饭,到郑其华家里时,郑家奶奶说,其华一太早就随她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坐火车南下打工了。

    她一听,愣了愣,眼泪汪汪的,簌簌的掉落在郑家门前。俄倾,她定了定神,掏出自己带来的钱,塞在郑家奶奶的手里,就象百米冲刺似的离开了郑家。她真想大哭一场,看看周边,有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她终于还是忍住了。

    上高中后,杜颖的功课愈来愈紧张。只要放长假,有一两天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她总会约上三两个最要好的同学,去郑家看看,辅导一下郑其华的弟弟,同他们的爷爷奶奶说说话,帮他们家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他们的母亲在一家饭馆打工,只有晚上才回来,很难见到她。

    郑奶奶是个很健谈的人,她告诉杜颖,说其华在广东中山一家饭店打工,那老板人挺好,见她年龄小,就安排她负责开菜单,不辛苦的。包食宿,一个月也有几百元汇回来。

    也不知是自卑呢,还是别的原因,郑其华一直没有跟杜颖联系,也不给她家里留具体地址。三年间,都没回来过,只是按月往家里的存折汇钱,存入的钱逐月增加,让家里的债务逐月减少,母亲的压力一点点地减轻。

    杜颖顺利考上了大学,而郑其华的弟弟上了重点高中,成了她父母着意培养的学生。

    第一个寒假,杜颖没有回家过春节,而是和同学一起去酒家打工,她想体验一下三年前其华初入饮食行业打工的滋味。北方寒冷,结果,她一双娇嫩的手,一周下来,变得粗糙而皲裂,痛归心里。想到那16岁就出去打工的女友,杜颖就有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她一直坚持到要回校上课的日子。

    她将打工的钱,全通过微信发给了郑其华的弟弟,鼓励他好好珍惜高中三年的时光。

    直到读过大二,就要上大三前那个暑假,她回家度假时,母亲告诉她,郑其华姐弟俩和他们的母亲前十多天来过,带来一些南方特产,还一起包了一顿饺子吃。

    母亲告诉她,郑其华家已经还清所有债务。这得力于其华在打工三年后,自己开了一间饺子馆,叫她母亲过去帮忙,凭她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母女俩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听到这个消息,杜颖深为感动。一个初中毕业生,一个16岁的少女,在异乡默默地咬紧牙关奋斗了五年,终于让自己的家庭摆脱了困境,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杜颖得到郑其华确切的消息之后,她突然间就有了新的想法,毕业后一定要到广东工作,尽量能靠近她这位尽管历经艰难困苦却庄严地活着的女友,要像她那样沉静自得地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期待着和她聚会的日子,两个人放声的谈着,笑着,一如她俩的中学时代。

    而此刻,在蓝天白云,天宇澄澈之下,当她站在观海长廊,眺望着这片海湾时,那碧蓝的海水,不断涌动的雪浪花,苍翠的红树林,海石,青苔,金沙,渔舟,飞船,巨轮,相亲相近的海中鸥,形态各异,色彩不一,叫不上名字的许多候鸟,如虹的海湾大桥,环海湾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来来往往的游客,或在金色的沙滩上休闲的人们,一一呈现在她的眼前。她想,这是一座多么美丽而宜居的海滨城市啊!她倒希望郑其华来此发展,更希望自己的父母退休后,来此居住,同她生活在一起。

    正如一个16岁的女孩能够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样,她想:我的愿景也一定能够实现。

    随你去远方〔言情〕

    吴鸿勇

    2018年11月16日,廉江~遂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你去远方〔言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rf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