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
管鲍之交
管鲍分金
管仲认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已欠的一些债。(这个叫挪用公款吧?)
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管仲接受了。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出资少,平时开销大就算了,年底还平分效益,凭什么?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管鲍充军
管鲍两人一起充了军。冲锋的时侯管仲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跑得飞快。领军的想惩罚管仲以儆效尤。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拨重用。
举荐管仲
管仲开始辅佐的是公子纠,公子纠失败被杀以后,管仲被俘。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但是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在归国路上曾经被管仲射中一箭。幸好当时射中的是衣袋钩,小白才没有性命之忧。
所以当鲍叔牙推荐管仲的时候,齐桓公问鲍叔牙,我为什么要任用我的仇人呢?
鲍叔牙答:“管仲能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五整治军队,勇敢善战。”
鲍叔牙进一步谏请齐桓公释掉旧怨,化仇为友。
改革策略
“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最早的经济占戈
鲁国生产一种细白的绢布,叫“鲁缟”,以薄闻名。“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说的就是这种绢布。管仲打的,正是这种绢布的主意。他先是建议齐桓公和众大臣带头穿用鲁缟做的衣服,在齐国掀起一股以穿鲁缟为荣的浪潮。接着他又下令,禁止齐国人织缟,所有布料必须全部从鲁国进口。如此一来,鲁缟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鲁国百姓见织缟有利可图,纷纷放弃农桑,加入织缟大军。看到敌国进入彀中,管仲再下猛药。他颁布命令,对贩卖鲁缟的鲁国商人施以重奖:贩缟一千匹,奖金三百金;一万匹,三千金。顿时,鲁国从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的狂潮,肥沃的田地无人耕种。眼看时机成熟,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进口鲁缟。鲁国经济瞬间崩溃,鲁缟大量积压,粮食极度短缺,价格飞涨,鲁国人只能盯着堆积如山的鲁缟饿肚皮。鲁国山穷水尽,只好向齐国购粮,管仲马上哄抬粮价,鲁国经济雪上加霜。不得已,只能屈从于齐国。
最早的宏观调控
当时的齐国,粮食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大量的粮食囤积在大夫家里,甚至关在粮仓里都腐烂掉了,而与此同时,民间一些贫困家庭没有粮食。管仲说:那从城阳大夫入手,在他身上先立一个典范。城阳大夫此人,穿金戴银,夜夜笙歌,财产多得没法计算,甚至连饲养的鸭鹅吃的都是上等的米谷,“而同姓兄弟寒不得衣,饥不得食”。看来此人吝啬得厉害,连兄弟都不照顾,我们在召见的时候要狠狠批评他,剥夺他的官职,不准他出门交游,这样就可以震慑其他的大夫。
果然其他大夫看到城阳大夫的遭遇,就纷纷将积存的粮食散发给自己的远近兄弟亲戚,并且还积极救济那些贫苦的齐国人,“功臣之家皆争发其积藏,以予其远近兄弟……国无饥民”。
有一年,齐国米价下跌,齐桓公担忧贵族们借机囤积粮食,而老百姓到歉收的时候又会饱受米价上涨之苦,问管仲有什么主意?管仲认为要鼓励民间自己修谷仓储藏粮食。
以用玉璧聘请百姓当官员,以鼓励他们自己积储粮食,“君请式璧而聘之”,其实也就是一个鼓励。果然,齐国人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就纷纷自主建筑粮仓,将余粮储存起来,民间的粮储随之增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