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郑风·风雨》:意思、意象与意旨

《诗经·郑风·风雨》:意思、意象与意旨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1-12-29 12:01 被阅读0次

    《诗经·郑风·风雨》:意思、意象与意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对于古诗的解读,是一门学问,更准确的说——是一门艺术。

    相比较于西方而言,中华文明体系中的诗歌发展史从一开始便有官方的痕迹。《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首先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所谓“十五国”风,乃是周王朝官方搜集整理的结果。《礼记》中记载,国家会专门安排失去体力劳动优势的老年人手持木铎,搜集各地的诗歌、民谣以体察民情,同时传递天子的施政纲领。

    两千多年前,孔子作为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启动了有记载的“删”诗工程。将浩如烟海的诗歌删定到三百首左右,奠定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诗经》的基础。除了在“删”诗上的贡献,孔子还未后来的读诗人提供了一条总的鉴赏、玩味古诗的原则。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的意思在明确不过,写诗之人,创作诗歌时未必存无邪之念。但读诗之人,在鉴赏、玩味诗歌时必要先存了无邪之心。文学作品的主题大体不出“爱”与“死”两个主题,诗歌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对这两个主题的表达。夫子先教人存无邪之心而后读诗,说到底,就是要用正念来看待“爱”与“死”这两个永恒的主题。

    以《诗经》为例,明晰今人鉴赏、玩味古诗的艺术。除了恪守孔子所讲的“诗无邪”的原则外,还有几点是不容忽视的。

    一、意思——尽可能求信、达、雅

    今人读古诗,首先要有“小学”的功夫,也就是在诗歌本身的音韵、文字、训诂上下功夫。在普通话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的今天,对于一般的读诗人而言,音韵、文字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一来,最重要的“小学”功夫便是“训诂”了。所谓训诂,实际上就是先生对于古诗的见解与翻译。

    因为文化的断代,今天我们几乎找不到可以系统对古诗完成“训诂”的先生了。即便这样的先生存在,也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通过他们走进博大精深的古诗世界。幸运的是,我们有许多前人“训诂”留下的素材,借助这些素材,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完成对古诗的“训诂”功课。

    对于古诗的见解与翻译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只要我们能从“信、达、雅”的角度,对古诗本身完成解读,便算做足了“训诂”功夫。

    以《诗经·郑风·风雨》为例,诗歌三个小节,描写的就是风雨凄凄、潇潇、如晦之夜,鸡鸣声喈喈、胶胶、不已。因为得以与心中的君子相会、晤谈,愁云一扫而空的场景与心情。

    二、意象——尽可能求正、新、阔

    关于古诗中的意象,要尽可能求正、新、阔。

    诗歌中的意象,既是诗作者妙手偶得、览物如诗的创造,同时又是读诗人体察共振、推陈出新的创造。客观来讲,诗歌从诞生之日起,无不在经由着这样的再创造。今天我们读到的《荷马史诗》、莎士比亚作品,包括《诗经》,无不经历过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再创造。

    所以,古诗的意象既与诗作者有关,也与读诗人有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郑风·风雨》:意思、意象与意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dv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