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武志红专栏主题 “创造与枯竭”后感触

武志红专栏主题 “创造与枯竭”后感触

作者: 蟹路十八湾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9:29 被阅读0次

    我先复述武老师的故事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到访我家,我们两个人聊天,聊着聊着,话题越来越深,后来他干脆不走了,半夜里我们继续聊。

    半夜聊天时,他被触动了,突然开始流泪,有一种巨大的悲伤弥散开来,我深深地感知到了这一点,知道那是一种极深的空虚感。

    这位朋友比我年长,他当时已进入中年了。表面上,他过得还不错,但他却总觉得心里发慌,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发虚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和他这一晚的深聊,最终是碰触到了根本,他深深地觉得,自己这辈子好像没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做的所有事都像是浮在水面上。对他这种感觉,我也有一定感知。我这位朋友,做什么事,好像都不能直奔主题、直击要害,他很容易绕,很容易纠结。

    虽然他做事非常积极,绝对是个勤奋的人,但因为总是抓不住实在之物,结果,这半辈子虽然过上了还不错的中产阶级生活,可这种要命的空虚感,在紧紧折磨着他。””

    武老师讲的那个朋友,越看越像我现在的状态,虽早有自知,自己已进入中年时代,但没有那么深刻的描述什么是中年时代的象征。

    武老师形象的把男人的中年危机,指为男人也得“生”一个“孩子”,如果没“生”,或者这个“孩子”质量很差,就会有严重的中年危机。这是一种比喻,男人要“生”的这个“孩子”,可以是作品,可以是事业。例如武老师出版了十几本书,出书应该也算是男人“生孩子”的一种。

    美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每个人都要直面人生的四个根本命题:死亡、孤独感、自由与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亚隆提出了一个很常见也很有意思的解释,他说对抗死亡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影响力,如果一个人虽然死去,但他对这个世界还存留着影响力,那么就意味着他仍然存在着。

    男人要“生一个孩子”,并且这个“孩子”能茁壮成长,然后在自己死去后,自己的“孩子”仍然能影响着这个世界。

    武志红个人的理解是人必须真实地活着,唯有真实,才能碰触到存在,就像老师说到的“水流”。真实不虚,真实地活着,很需要勇气,但这种真实会带给你充实感,带着满满的充实感活着的男人,或许可以免于中年危机,乃至最终的死亡焦虑。

    影响着这个世界的作品那是教科书里伟人,我的理解是进入中年时代,自己要有自己“作品”,比如10年前当时说的梦想,现在完成了嘛。比如从事工作10来年你是不是属于行业当中的佼佼者。比如你的爱好是不是真的一如既往的喜欢,能满足自己的愉悦。也就是武老师说的充实感,特别是刚到了中年,那张焦虑,紧张天天会袭来,什么都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懊悔着这十几年来再干嘛,浪费了多少时间。

    深刻的想一下,若真让你回到10几年前,我估计还是这样的过来了,因自己没有做真实的自己,充实感不足的生活着,按着标准活法走着。

    中年时代真真切切的来了,若还是自己焦虑,彷徨,负重的过下去,快了,接下来是老年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志红专栏主题 “创造与枯竭”后感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l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