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给不了黄金屋,书中给不了千钟粟,但当遇到困惑的时候,去读一读书,往往能寻得一丝解答。
都说“三年一道坎、五年一个台阶”。职场上,也自然会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
尽管自己远远谈不上资深,但也见证了许多职场变迁,听闻了不少旧识另谋高就,更常常能从一些同龄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无处安放的焦虑与躁动。
眼前的忙碌容易消磨工作热情,压力倍增更易使得欲壑难填,所以适时调整、保持一颗平常心显得尤为重要。
近来遇到一些烦恼,翻了翻kindle找出这么一本书,再拿起来读一读也确有些帮助。
作者汪漪,历任中国平安集团公司、TCL信息产业集团、中国普天股份(集团)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经理、总监,是大陆早期最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典——麦肯锡平安人力资源改革与管理小组(北京)核心成员。她招聘的人才在华为、大唐、联想、微软、诺基亚等国内外数十家著名公司担任要职。
这不是小说,“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而且有“非常真诚的建议”和“可以借鉴不会受到误导的典型案例”。这是一本关于生存法则和职场智慧的书,以人事之眼,看尽职场万千,通过阅读那些真实的案例,能够对知易行难的职场之道有进一步的认识。
以下是原书的部分摘记,选取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方面稍作整理。
职场生存也讲究三观要正
如何从职场危机中破茧而出、如何在优势渐逝中不被抛弃?
这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那么首选的策略是:积极突围,更加锐意地进取,同时善待周围人。
与人为善,善待所有人,将来一定是你的一笔财富,因为你不能预知每个人的未来成长道路,不要轻视和虐待任何人。
提意见,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后紧接着提出可行的建议。不要去全盘否定他人。有不同意见,“坏话”当面说尽,背后只说“好话”。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人们更关注背后的东西,你对他人的不满意传到当事人耳朵里时肯定被放大。如果你总以友善之心待人,自然会拥有越来越多同质性的朋友,渐渐树立起来良好的口碑。好习惯一旦形成,不想变成好人其实都难。
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是——机会选择准备好的人。
而准备好的潜台词是:上进的愿望、足够的能力、超众的敬业和选择寻找机遇的决心。
成功=充分准备+寻找机会+环境支撑
最核心的因素是内因,它源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别人无法强加也无法剥夺的。
不管一生中是否能够遇到好机会,只要按照职场真谛去做,在有限的空间和环境里,至少都能够得到尽可能最好的结局。
职场真谛推己及人的共性:
- 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日常工作紧紧围绕目标;
- 脚踏实地,从做好每件本职工作入手,为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 以百倍努力为工作付出,付出的不是损失,是为自己积累;
- 不能傻干,要巧干,懂得运用智慧,学会在社会上生存之道;
- 准备好后,寻找机会,机会在眼前时,不要犹豫不决;
- 充满阳光和激情,不但能够感染周围的人,更能够在低谷时鼓励自己。
不管在什么年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始终如一:踏实做事,聪明做人,把自己锻造得出色,凭自己的本领获得机会和成绩。那时,你会发现:机会其实很多。
谁能预知人生的结局?没人。职业发展目标也一样,可以设计、可以追求,不到最后时刻没人能知其结果。因此,职场人要做的就是努力追求更好,在过程中享受追求的快乐,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当遇上一个好老板
什么是好老板?好老板容易识别,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脸谱。
脸谱1、有强烈的事业心,视职业前途为生命。
与这样的老板共舞,自己才可能有出头之日。他想把事业做大做强,需要大量追随者,为愿景的实现,他必须心胸宽广,他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得力的下属。好老板懂得对下属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是信任和授予权限。
脸谱2、有领袖风范,坚韧果敢,有勇有谋,心胸广阔有容人之心,懂得如何培养亲信、笼络人心。
他只需具备领导艺术,而不必懂得专业技能。
脸谱3、品行端正,不谋私利,不搞阴谋诡计。
谁愿意扭曲心灵跟随无德之人?为他尽心尽力到头来没有好结局,成天处于惶恐之中,这可不是理想的职场环境。
好老板很多,是哪种类型不重要,哪种类型都有好老板,关键看是否适合你。
在思考方法、工作风格、处事方式、对下属的欣赏角度等方面,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你和老板一拍即合,纳闷你们有缘分;如果你和领导相互看着不顺眼,在领导的亲大压力下你只能演变成另外一个人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那么这位领导不适合你。
不可错过的老板主要的标志是——他很信任和欣赏你;你的付出他需要,你的所需所求他能够给你;你自觉地把他的荣辱和烦恼共担,共事愉快。
跟随好老板,有“一横两纵”原则。
一横:恪尽职守,独当一面,完美实现本职岗位职责,为老板分解压力,分担众任。这是跟随老板的基础,是老板需要你的目的所在。
两纵之一,更进一步,加强和老板的深度交流,取得老板的尊重和信任;两纵之二,你要站在老板的角度,用他的视野审视上下左右,发现问题提前向他预警并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且尽可能不要烦扰他,独自摆平负面问题。跟随老板,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心腹。做好本职工作,和他保持距离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应对职业疲倦
职业疲倦是指对工作内容本身和工作环境失去激情、兴趣,产生无法克服的心理疲倦,强烈地希望逃避工作现状。工作中一点儿小事引起大冲突、很想换工作、没精打采责任心下降等,都和职业疲倦有关。
职业疲倦于公于私都有负面作用,容易发生在工作时间已经较长的环境里,有时也会在新换的单位里出现。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重复而导致失去新鲜感和挑战;二是得不到认可,失去信心。
工作着的人常被职业疲倦困扰,不妨尝试如下七种处方:
- 为内心驱动力输氧,激荡起将熄灭的激情之火。
激情决定工作状态,满怀激情的人面临重重重重困难、压力大、睡眠少,精神状态却能够保持得很好,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自己激发激情不容易,但要想办法去做。 - 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调整目标和心态。(职业疲倦喜欢粘上目标较高、追求完美、不墨守成规、向往新奇的人)
- 适当调整改变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分析产生的根源)
- 加强沟通,尤其与上级的沟通。
- 自主创造新的机会点。不必被动地在平淡的工作中坐等改变,自己主动去推动变化。
- 要求调换岗位,申请出差、休假,对消除职业疲倦很有帮助。
- 跳槽。
如果上述办法都无法奏效,那么可以考虑跳槽,如果跳槽能够中心带来快乐和激情,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职业疲倦也有积极意义,就像俗话说的小孩子每生病一次就长大一岁。职业疲倦时肯定不爽快,但如果通过这段低落期的反思和另寻出路,开始一段新的满意的生活,那也是职业疲倦的贡献。
其他的金玉良言
在平安有句关于培训的名言:“可以接受的是锻炼,难以忍受的是磨炼。”
公司内部出课堂培训之外,还有两种更具实操价值:
1、参与重要项目,在工作过程中接收新理念、新思维、新技能、新素质的临阵培训;
2、在本职岗位上与高手共事,虚心学习,勇于改善自我。
加班,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为了提前完成工作——把事情想在老总前面。
判断一次跳槽是否正确,当时看不出来,只能事后下结论。
正确的标准有三条:跳槽后实现了终极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大靠拢最终目标;对综合人生的某一方面有积极帮助,达到阶段性目标。
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