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也是母亲节,本该回家陪伴母亲过节,却因为工作的缘故未能如愿。
小区进得2000棵冬青苗,与师傅们一同栽种,还是人多力量大,不足半晌已栽种过半,回到办公室休息,给母亲拨了个电话,以示祝福。
自记事起,母亲始终难容在大家庭里,说话直接,情商较低。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父亲常言几十年都过去了,大家都包容下,甚至我姥姥也安慰妻子让多包容母亲。
母亲的言语之中带着尖锐的刀锋,在不经意间刺伤你,儿时不懂,总觉得母亲蛮不讲理,作为儿子的我时常因为忍受不住母亲的抱怨,中伤母亲。
就如十年前的除夕夜,那时我还在深圳工作,一年回的一次,原本热闹的包饺子,母亲因一件小事开始数落父亲,言语难以入耳,父亲气的本不协调的身体浑身发抖。
那时我已22岁,努力劝解母亲对父亲的误会,但母亲依旧沉浸在喋喋不休之中,记忆里我从来未过过一个安静的春节,永远都在争吵里。
这份嘈杂激怒了我的神经,就在一刹那我的手重重的击打在墙壁,小指的关节处肿胀起来,至今未能复原,每次卷起拳头时,都觉得小指是个负担。
母亲虽然从未停息过抱怨,即便是极小的事情,但是母亲的伟大在无尽时光中显现,父亲婚后外出打工被疾病缠身,四处寻医问药,但无计可施,最终丧失了劳动能力。
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年轻的母亲身上,至今脑海里还留存着母亲拉车浇地的剪影,车上装着浇水的机器、水带、燃用油等工具,很是笨重,举步维艰。
朋友可能会问,没有家人帮忙吗?遗憾的是自父亲卧病在床至今,未见有所帮扶,甚至土地都不和我家分到一起,应该是怕麻烦吧。
庆幸的是母亲坚强的挺了过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方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对于母亲而言,抱怨并非伤害,这不过是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自我对话和自我激励。
母亲在,家未散,便是我人生最大的礼遇。换作父亲的说法是母亲一分一厘的节省下来,供给父亲治病、吃药,开店、养猪,如果没有母亲,也就没有现在死而复生的父亲。
母亲和父亲的故事在村里已成佳话,无不为二老点赞。日子好了,母亲的抱怨相对少了,只是那面武装已久刀锋长在身体里,拿不下,抹不去。
而今我已三十二岁,欠母亲一句对不起,这句道歉深埋在心底,久久不能释怀。今天借母亲节在电话里向母亲说了句:“对不起”。
母亲那头不再作声,稍作片刻,电话里传来母亲的哽咽声依旧不语,电话这头的我,早已打湿了眼眶。
就在那一刻,感觉自己被瞬间冰冻,屏住了呼吸,永恒的等待着母亲的讯息。父亲接过了电话,说母亲没事,先忙吧,有时间再回家。
父母的身体日渐消瘦,不要让等待变成空想,让忙碌变成遗憾。父母所要的不是节日的羁绊,而是儿女们的一时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