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辰妞儿今年6岁,9月份上小学。
周六早上9:00,我浑身透着清晨的清爽劲儿,周末的愉快劲儿,开始带辰写拼音作业了。
这件再平常不过小事,却又一次把我的文艺周末时光成功炸得外焦里嫩,娃哭妈叫。简直是精疲力尽,既不愉快,也不顺利。
就说娃这态度吧。从一开始,作业仿佛就是我给强加的,她既不需要负责,也不需要思考,唯一要做的就是反抗我。
于是,她磨磨唧唧,万般扭捏,箍得紧了还冲我发火,更甚者还以撂挑子来威胁我。
而我呢,除了吼叫利用权威压制她,发火吓唬她之外毫无办法,被气得连连跌跟头,深感身体被掏空,疲惫又无奈。
当我又一次气若游丝心中窝火的摊在沙发上时,我明白改变的时刻到了。
还好我做了准备。上周看过的《为孩子立界限》书中讲到的方法开始涌上心头。我定了心神,准备放大招。
2.
9:30,我改了态度,平静的告诉孩子,10点我们要出去一趟,如果你没写完作业,那就不能一起去。辰听完后,噘嘴说那奶奶一会儿回来么?我说一会儿奶奶就回来了,肯定不会让你一个人在家的。她说,好吧。然后继续磨蹭,明显没有把我说的话放在心上。
9:55,我离开才读了两页拼音的她,开始收拾出门。期间,我没有唠叨,没有发火,显得一切正常,提醒过她还有10分钟到十点。
按照亨利克劳德博士提出的现实原则,在这个阶段应避免唠叨、发火之类的情绪化反应,一来不会使失控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新问题,反而掩盖了她选择没有遵守时间这个真正的问题,二来,家长不做孩子行为的受害人,不让孩子的行为左右我们的计划或心情。
10:00,我轻松的对她说,你没完成作业,因此不能跟我们出门了。
孩子终于意识到我来真的,马上乖乖的拿着作业开始在我面前快速准确的读起来。我表扬了她读得很好很快,但没有让步。
虽然克劳德博士建议,这时候不能落井下石,数落孩子“谁让你没完成”之类的话,但我没忍住,习惯性的说了。但随即我立刻停止,改口说,“嗯,不能一起出门真的很难过啊”,闭嘴,手上继续着出门准备。
这时候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哭了。就在这时,没原则老爸粉墨登场,立刻走上前去扮演同盟,开始哄娃。而娃也由难过的抽泣变成了嚎啕大哭,持续不停。
这给我造成一些麻烦,因为爸爸为了哄好娃,一贯的做法就是和孩子一伙儿,悄悄对孩子许愿,什么我们不去啦,我一会儿带你去之类的。而且本来说好一起出门的,此刻也表示要专心哄好娃,不和我出门了。我气结。
我很烦躁,生怕头一次立规则就被破坏掉,下次再难实施。无奈之下,我还是一个人出门了,下楼溜一圈后,我决定回家,给孩子爸科普我的做法,争取这次就成功!
10:25。我开门进屋,在客厅对着卧室里的两人说话。我讲了书中的“因果律”,也叫种与收的法则。
就是说,在事先说明情况的前提下,孩子选择了10点之前不做完作业,那结果就是不能一起出门。这个“因”,就收了这样的“果”:失去了她所看重的某些事。真实的世界不就是这样运行的么?
“当我们承认要为错误付出代价时,不正是从中学习教训么?实实在在的损失促使我们改变行为。”
而我们的孩子也从中学会了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课:节制。
“选择你该做的事就可以玩,选择不做就要付出代价,两者都是你——不是你的父母在管理你的生活。”
因果律法则的公式是:给孩子自由,容许他作选择,然后照那个选择去处理后果。
一通解释过后,孩子爸爸终于肯接受我的做法了,并且同意哄好孩子后和我单独出门。
我又走进卧室,重新和孩子解释了一下妈妈的做法。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没有生气、责备等情绪性反应,而是耐心的跟孩子解释了,并不是妈妈不想带你去,而是我们说好的。妈妈知道你心里有点难过,可是妈妈也不希望咱们说话不算话,妈妈相信你在家一定可以很好的完成作业的!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哦!
说完后,孩子似乎也接受了这个结果,渐渐平静下来,强调要费列罗。而我也终于做到了心安理得、心情轻松的出门。
3.
让因果律顺其自然的起作用,一切都自然而然,简单明了了。
10:50,我们两人单独出了门。路上,孩子爸爸说我一下子执行这个规则,怕孩子受不了,建议我给孩子缓冲时间。
我倒是更支持亨利博士的看法:孩子一定会测试这个系统的真实性,家长要做的就是忍受孩子各种测试。并且,这时候孩子的哭泣是难过的哭泣,并非受到“伤害”,就让他自由的体会自己的损失吧,家长的情绪不要参杂进去。
12:10,孩子视频电话给我,首先问我是否买了费列罗巧克力,其次自豪的展示了奶奶听写完成的拼音,而且练习熟了六一的朗诵稿。
因为这一次让因果律起作用,孩子真实体会到了选择的“后果”,并且在我明确的表达下,明白了做好作业是自己的责任,认真听课、快速准确完成作业,才能得到应有的游戏时间和玩耍的自由。之后上英语课和识字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了很多,受到老师的表扬,还主动练习了舞蹈作业。
我想,她渐渐开始把责任划到了自己身上,承担起了学习的责任,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主动做作业的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