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这本书,如副标题一样,金融其实很简单,那么,金融是什么呢?这本书给的定义是金融是跨期价值交换,是在双方之间进行的跨越时间的交易。比如:我借张三1万元钱,付给张三1000元利息,一年以后归还。我把1万元提前到今天花,就应该付出利息成本,利息就是花未来的钱所付出的价格;张三把钱推迟一年以后花,利息就是所得到的利息回报。这就是最典型的跨期价值交换。
这本书开篇讲金融无处不在,传统习俗、迷信、宗教、爱情、婚姻、家庭、礼尚往来、儒家文化、三纲五常、贞节牌坊、养儿防老等都可以用金融来解释,都是因为当时金融市场的缺失而产生的,这些问题本来都是可以用金融来解决的。金融的社会价值,对普通人意义更大,尤其是对女性的解放至关重要。
左宗棠选择“透支未来”进行融资借贷,放弃卖官,开启了靠金融为战争融资的历史先河。
那么,今天金融市场的活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如何利用活跃的金融市场改变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呢?

一、养子还是为了防老吗? 古代的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就是在今天,在老人的思想观念里,孩子还是养老最可靠的。今天的印度,如果有多个女儿,会把她们嫁到不同的方向,以居住地为中心在方圆50里的范围内,以避免灾难带来的困窘,在灾荒年间可以相互周济。还有如果家里有几个儿子,会让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这也是为了避免灾难。这些都是金融,跨期价值交换。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妈妈就是典型的养子防老的思想,她屡次给苏明玉说,“你是女孩,早晚要嫁人,不是苏家人,我以后是要靠儿子养老的,现在在你身上投资都是有去无回”,所以她妈妈根本不愿意在苏明玉身上多花钱,多付出。也造就了苏明玉缺爱的性格。

那么今天的我们,能靠孩子养老吗?答案是不能。我们这一代人,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负担4个甚至是8个老人,现实逼迫我们必须靠自己和社会来解决养老问题。好在,金融市场已经相当活跃。巴菲特说:“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的时候也赚钱,你就太失败了!”那么,我们应该在年轻的时期培植人力资本、学习知识、积累技能,中年时期重点把人力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50岁后主要靠金融资本的投资回报生活。我们要利用金融知识为生活服务。还孩子自由,让他过他喜欢的生活,不为孝敬我们所累,委屈自己。
二、如何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这是个很热门的话题,俗称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那么,如何理财才科学,收益才会更高?书中的一些观点与大家讨论一二。
选择金融的两大考量一是风险,二是收益。这两个是正相关关系。收益率从低到高排序:货币、银行储蓄、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基金、大盘股、小盘股。风险也是如此,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知乎上有篇文章讲不同年龄阶段如何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很实用。理财的四个原则一是合法性,二是分散性,三是收益性,四是流动性。
25岁:从月光族到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最好的投资是自己,每月拿出工资的10%—20%储蓄,养成记账的习惯,小额投资。
35岁:成家立业期,稳健最适宜。分散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购买必要的保险.
45岁:家庭成熟期,放长线钓大鱼。做出稳定可预期的长期资产配置方案,为自己养老或者子女买房积累资金。
60岁:谨慎再谨慎,防骗防忽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莫贪恋高利、高息的诱惑,尽量选择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远离原油、贵金属期货交易。
三、如何购买股票? 股票是上市公司融资发行的有价证券。股票市场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会上涨,卖的人多了,价格就会下降。
股票投资最长用的一个指标是市盈率—股票的市场价除以每股的年度盈利,通常作为股票是便宜还是昂贵的指标。市盈率是股票市场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未来表现的一种期望。市场对公司未来看好,市盈率就高;对未来不看好,市盈率就会低。当然,预期越高的公司,一旦未来无法兑现,估价跌得也会很惨。
申万风格指数从1999年底至2017年初追踪活跃成分股、价格最低股、最低市盈率、市净率股和最高市盈率、市净率股指数对比表明,活跃成分股收益率最低,收益最高的是价格最低股,这个实验告诫大家买股票不要跟风,炒热点,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公司的基本面。
我们在需要用钱时,如果A股票赚了20%,B股票赔了20%,我们往往会把A股票卖掉,留着B股票,这是大多数股民的选择。其实,这种选择只会让我们赔的更多,赚的更少,正确的做法是卖掉赔钱的,留着赚钱的。
买卖股票还要设置止盈止损点,严格遵守买卖纪律。今天听了一个投资心理学的课,讲到大多数股民喜欢在熊市长线持有,在牛市短线操作,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中国的股民都是被迫长线持有,变成股东。 本书还讲到,投资中女性收益往往高于男性,原因在于男性更冲动,喜欢频繁操作。频繁操作一是有高昂的手续费,二是在黑马股票刚启动的时期就卖掉,痛失较高收益。

四、如何购买保险?
1.保险就是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风险,换未来不确定的赔付。目前,疾病越来越多,只要生一场大病,必将全家从小康打回解放前。如果买了保险,就可以抵御疾病的风险。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会有很多“坏风险”,生重病只是一种,还有失业、创业失败、发生意外、房子失火、旱灾、水灾、地震等,保险就可以起到抵御这些风险的作用。
2.生活中还有很多金融产品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黄金、白银等重金属,还有很多金融衍生品。黄金在主要经济体发生危机、出现社会动荡,股市、债市可能大跌时,黄金、白银价格就会大涨。2018年,中国股市大跌,但黄金股涨势很好,有的翻倍。农产品、肉食品等大宗商品也有避险属性,不管是经济、社会发生怎么的波动,人们还是要吃饭的。尤其是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这些反而上涨。比如在天气不好时,蔬菜、肉蛋价格都会上涨。所以,很多投资者和职业基金管理人喜欢持有一些农产品、肉食品等大宗商品期货。
3.我们该买什么样的保险来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做防备?我认为一是重疾险附加住院医疗和门诊医疗,现在社会人得癌症的几率越来越大,每个人身边都有得癌症的亲人或者朋友,这样即使得了重疾,也能保证生活质量不会下降。二是意外险,人们发现意外的几率越来越大,有这个保险不至于让你的亲人太过于悲伤。三是养老险,人活到100岁的几率越来越大,目前的养老金不足以让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保持在现在的生活水平,现在开始就要为退休后的生活做打算。 我不是专业的保险从业者,但从我自身考虑会有这样买保险的打算。

总而言之,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通俗易懂,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