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木家达
沿着24桥往东走,这时湖边的园林工人们越来越多,为了瘦西湖优美的生态环境,他们挥汗如雨,辛勤劳动着,有的在运送垃圾;有的在修剪草坪;有的在给花卉浇水。顺着柳堤走了约800米,来到了“五亭桥”边。
关于“五亭桥”的故事,我是在《江苏地方志》的期刊上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详细介绍了“五亭桥”的来龙去脉以及桥与盐商的故事。今天到了它的身边,亲眼目睹“五亭桥”之尊荣,心情当然十分激动。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从空中俯瞰,犹如五朵盛开的莲花,横跨瘦西湖上。桥上建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桥已经成为扬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如果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我趁着人少,迅速登上了“五亭桥”,在桥上来回行走了两三遍,还不时请游客帮我拍了许多照片作为记念。不知不觉中已是上午八点钟,这时桥上的游客陆绎不绝、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在桥上拍照打卡。
在“五亭桥”南边,是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的白塔,白塔高 27.5 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扬州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与旁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站在桥中心向东看是凫庄,听导游说,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就在里面拍的场景。在凫庄东面就是乾隆皇帝游瘦西湖时钓鱼地方“钓台”。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五亭桥”联系了东方独具的刚柔之美,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以“五亭桥”为中心的几个景点基本游览结束,最后我引用清人黄惺庵赞五亭桥的《望江南·扬州好·五亭桥》结束本文: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待续)
2023年6月3日夜修改于央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