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回望来时路,才知生时为何哭。宝黛有缘无份,有情人未成眷属。至始至终都是红楼里最意难平的事了。但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又不得不佩服宝玉,他是红楼里敢爱敢恨,勇于冲破世俗观念的先导人。他的爱情观,在当时是让人心生敬佩,可歌可泣的。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玩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宝玉不愧是贾家出名的中央空调,喜欢到处留情不说,还擅用欲擒故纵。可见,宝玉是非常了解黛玉之性情的。先是“从今后撂开手”引起黛玉的“怒火中烧”,故而与之对话。然宝玉却抓住机会煽情,阐述黛玉在他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与特殊情感,进而引起了黛玉的怜悯之心。宝玉成功地让黛玉听进了自己的“满腔委屈”,从而顺利地解除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不得不说宝玉“红颜知己”众多,也是有原因的。
话说黛玉生闷气,本不关宝玉啥事的。但说到底,却是因宝玉房里的丫鬟们恃宠而骄造成的。他房里的丫鬟分不清自己身份,以下犯上。其实也是主子平时教导无方,何况宝玉平时对屋里丫鬟都是纵容放任自流的,这也就怪不得黛玉要把这“怄气”的账算到宝玉头上了。宝黛爱情受到重重阻碍,其实宝玉阴晴不定也是其中缘由之一。说到底,这贾家男人堆里就找不出一个好男人来。
不过,这人一旦生起气来,智商也是为零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似乎都不会去考虑的。就拿宝玉来说,他是有怒在身的。在他看来,同龄人当中,黛玉与他理应是贾府最亲近的两人,彼此之间应该是最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但黛玉这无缘无故生闷气的习性,着实让宝玉时常摸不着头脑。时间久了,他也会无端的不舒服,这隐藏在心底的苦楚与心酸,一下子就犹如泉涌一般,流淌不止。不得不说这宝玉,无论言行还是举止,满满的都是黛玉也。以至于在面对黛玉的长时间冷战时,因招架不住“相思之苦”而产生了直男式的问答模式。有时候,男人为了爱情,确实应该学学宝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作风,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虽说宝玉是喜到处留情的,但说到底黛玉才是他心目中的至尊红颜与唯一。黛玉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宝玉的大脑神经。
看来,这“似曾相识”还是很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的。宝黛初次相见时,宝玉就觉得跟黛玉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外加贾母对黛玉的特殊“照应”。这恰巧为宝玉待黛玉特别,亦与其他姊妹的情感不同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误会,往往都是因为不信任彼此而产生的。而误会越来越深,自然也是少不了其他人的横加阻拦,从中作梗。但最根本的还是黛玉自己不够自信。黛玉有才有颜,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加上贾母的特别“照应”,在贾府谁敢欺负她?按理宝黛的结合那理应是迟早的事,但最终却是事与愿违。如果她若自信,哪还会有这悲悯的人生,反倒还因她这自卑徒增了不少烦恼。不得不说这性格决定命运之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作为满心满眼都是黛玉的宝玉,倘若他很早就明白自己的内心,也不朝三暮四的。一心只与黛玉琴瑟和鸣,又哪来的悲剧结局可言呢?不得不说,宝黛有缘无份,彼此心生芥蒂,不断试探的特性,就是二人关系由喜至悲的定时炸弹,不是不炸,只是火候未到。所以,宝黛误会不断,也并不是某一个人造成的。纵使万事俱备,却仍是只欠了东风。所以人生误会随时起,找好解除之锁才是上上之策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