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接到学校通知,要我去参加县教育系统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合唱,接到通知的那一刻,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喜欢唱歌的自己再次被看见(在唱歌方面自我感觉良好,受到过同事和朋友的认可),虚荣心又一次得到满足;忧的是原本自己就缺少学习时间,难于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而参加合唱团意味着在最近一两个月内要挤出大片时间用于排练。如此一来,时间被严重分割,注意力支离破碎,近期内更可能一事无成。
原以为参加合唱可以滥竽充数,随便唱唱,排练后才知道,这次合唱比以前登台独唱难多了。合唱团团长选出的曲目之一是《在太行上》,合唱分多个声部,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男高还分为男高1、男高2,我被分在了男高2,为男高1做陪衬。
对于一个喜欢唱歌却连简谱都不识的人来说,参加这种难度的合唱直接的结果是,对歌唱失去信心和兴趣。排练四次以后,我还不会唱这首歌,会唱的地方又唱不准。合唱排练时,只能跟着旁边专业的音乐老师哼,要是让我独唱过关,必定难堪,但这又是后天要面临的任务。
其实,很久以前我就吃过不识谱的亏,登台独唱时老怕跟不上节拍,有一次还让台的人帮我数拍子;也曾经有过数次学习识简谱的念头,而且在十多年前还跟着网络课程学过几次课,可最终还是不到半途就废了。
想来,如果当时能努力学下去,学会识谱的本领,现在就轻松了。
然而更让我沮丧的是,我在很多方面都是半途而废,最后成为半吊子,甚至连半吊子都不到。比如在写作、书法、朗诵、篮球这些方面,比一般人的水平要好一些,但跟专业的比,必定相差十万八千里。
会而不精 ,甚至一样技能连“会”都还称不上的话,就好比一把没有锋芒的钝器,用起来必然吃力。
可我知道把一件事做到专业水平的巨大价值,可我就是没有持续去做和把之做好的决心。以至于许多年来,我整个人的状态就是一个半吊子,有心而无力。
前些天,我有幸听了罗胖的罗辑思维.启发俱乐部的第29期《能力如何增长》,从中找到了解决方案,剩下的就是践行了。
节目中罗胖从赵冬梅老师的新书《法度与人心》说起,引出中国历史可积累的成就,以不一样的视觉看待中国历史,再用中国最伟大的企业之一华为的成长为例,说明一个个体或一个企业内在能力积累的重要性,最后把话题引到一个个体怎么搭建自己的架构,能力如何增长的问题中去。
节目中罗胖给出了个体能力增长的解决方案是——搭建自己的架构,他还明晰了搭建自己架构的途径方法,具体如下:
1、有计划地学习新知识。
2、有固定输出的习惯。
3、定期向比自己厉害的人请教,不管有没有用。
4、复盘自己执行的每一个任务,搞清楚为什么成为什么败,不管任务大还是小。
罗胖说,能做到这几条,几年之后,他不可能不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可是以上的任何一个,我都没有做到过,以后能不能同时全部做到,或循序渐进地做到全部,只能交给时间,我愿自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惟愿几年之后,我也能称得上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