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单方应用日日谈-大黄(7)20171125

单方应用日日谈-大黄(7)20171125

作者: 黄国健博士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04:22 被阅读0次

黄国健《单方应用日日谈》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31. 口疮

张某某,女,14岁。1984年11月16日初诊。主诉:口舌生疮,反复发作已3年,近2天因郁怒生气致痼疾复萌,口疮甚痛,张口困难,影响进食,伴心烦意乱,大便干结。邀吾诊治。诊见:舌尖及右下口唇内缘粘膜处有3个溃疡点,大如黄豆,小如绿豆,周围泛红晕,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拟为心脾瘀热,血脉痹阻所致。服大黄30克水煎剂1次,腹部阵痛欲坠,速解大便,泻下臭秽粪团及稀便。当天第2次服药后,大便溏泻,腹痛难忍,次日口疮明显减轻。又坚持服药2剂,口疮疼痛消失,第4天检查基本愈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治疗方法:生大黄30克,加水250毫升,武火煎沸至200毫升药液,饭后1次温服,每天2次。〔王心东.辽宁中医杂志.1987;(11):24.〕

32. 冻疮

张某某,女,20岁。1986年11月8日初诊。每年从10月起,至次年3-4月,双手生冻疮,肿胀,疼痛,甚则手背皮肤溃烂,经多方治疗无效。笔者予大黄20克,煎水熏洗患处,每天2次,3天后,肿痛明显减轻,改为每天1次熏洗患处,半月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谢修亮.四川中医.1989;7(2):27.〕

33. 发际疮

高某某,男,45岁。1982年10月初诊。患者绕头额颈发际内生疮疡,肿溃流脓,此消彼起,已4年有余。遍治不效。诊见:绕头额颈部发际内瘢痕累累,疮愈后毛发稀疏,后颈部右侧发际内有4个蚕豆大小的丘疹,色红坚实,周围红肿,顶部有脓水,内色焮红,皮温较高,瘙痒而痛。予生大黄500克酒炒,水煎内服,2天1剂。药后头清纳增,红肿渐消,顶部已不流脓水,痒痛消失。守前方再进1剂,前后共治12天,4年顽疾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原患酒糟鼻亦获治愈。〔李耀.吉林中医药.1992;(1):30.〕

34. 疖肿

殷某某,女,34岁。1985年9月28日初诊。主因腹部生起一小疖,初有栗粒样脓头,不慎骚破,2天后来诊。诊见:腹部距脐上10厘米许有1绿豆大黑疮顶,周围红肿,范围9× 9厘米,局部皮肤有触热感,压痛明显。体温36.8℃,白细胞10.5× 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除局部疼痛外,全身尚无不适。诊断:腹疖初起。立即用大黄葱蜜膏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用4次,未服其它药物,红肿热痛完全消失退。

治疗方法:生白葱,生蜂蜜,生大黄(研细末)各等量,将葱白切碎捣烂如泥,与蜂蜜调和,再加入大黄粉,调匀即可。使用时将大黄葱蜜膏直接敷在患处,约0.5厘米厚,范围要大于患处,用塑料薄膜盖膏上,再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治疗痈疖初起,浅静脉炎,淋巴结炎,腮腺炎,蚊虫叮咬感染,无名肿毒等大片红肿痛未化脓者。如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等,需配合中药或抗生素治疗。一般只用此膏即可治愈。〔苏福友.中医药研究.1992;(2):45.〕

35. 背疽

(1)《七修类稿》:元末桐乡后朱村徐通判,素慕洞宾,朝夕供礼。一日,疽发于背,势垂死,犹扶起礼之。偶见净水壶下白纸一幅,上有诗云:“纷纷墓上黄金屑,片片花飞白玉芝,君主一斤臣四两,调和服下即平夷。”意其仙方,然不知何物为黄金,白玉。乃召仙以大黄,白芷为问,仙曰然。服之果验。后以医人,无不效。徐无子,方传婿沈氏,至今以此治生。数百里来货药者无虚日。沈族人而分数十家,惟嫡友居大椿树下者,药乃验。沈子尝以吾友徐院判学。闻其药今加穿山甲,当归须,金银花矣。……然沈氏余于嘉庆间尝见其中衰矣。当盛其时,有名耿文者,尤精外科,一时有华佗之目,及今医道复兴,虽百里尤相延致,亦不闻其专以此方疗人也。若今业医而尤著名者名泰,即余亲家张梦芦先生之徒也。〔历代笔记医事别录:285.〕

(2)愚在籍时,曾至邻县海丰治病,其地有程子河为黄河入海故道,海中之船恒泊其处。其地有杨氏少妇,得奇疾,赤身卧帐中,其背肿热,若有一缕着身,即觉热不能忍,白药无效。后有乘船自南来赴北闱乡试者,精通医术,延为诊视,言系阳毒,俾用大黄10斤,煎汤10碗,放量饮之,数日饮尽,竟霍然痊愈,为其事至奇,故附记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7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方应用日日谈-大黄(7)201711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em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