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健《单方应用日日谈》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36.毒蛇咬伤
患者,女,29岁。被蝮蛇咬伤右食指,来我院初诊。考虑到妊娠8个月,初起未用大黄,仅用清热解毒中药,但病未复缓解,反而出现复视,眼睑下垂,恶心,吞咽困难,气促颈强。肿胀越过腕关节,尿量减少,大便2天未解。后加用生大黄,每天15克煎服,共7天,病情逐渐稳定,未见失血,早产等不良反应,住院11天治愈出院。
治疗方法:患者被蝮蛇咬伤后,应用生大黄最合适。如24小时后未解大便者,更要应用。一般患者每天至少服10克,重者用至60克,另煎或加入其它中药中,分2-3次内服,连服5-7天,个别病人用到10天左右。〔沈友云.中医杂志.1992;33(2):8.〕
37.胃溃疡出血
(1)张某某,男,42岁。1985年5月21日初诊。夙患胃脘痛,1年前经本地医院诊为“溃疡病”。2日前劳累后,感胸脘憋闷,头昏眼花,旋即呕吐黯红色血液3次,大约1000毫升,解柏油样大便2次,经西医治疗无效,而求中医诊治。查:舌红,苔黄燥,脉洪数,遂停用西药,改服生大黄粉6克,每天3次。服2天后吐血未再发作。〔黄先泰.四川中医.1986;4(2):56.〕
(2)安某某,男,65岁。1983年10月17日初诊。胃溃疡病,因为烦劳发作,卧床10余天,经治不效,5天来吐血7次。视其精神呆钝,形体瘦弱,呕恶频频,诊时吐血100毫升,舌胖红,苔黄厚,脉洪少力。当即以生大黄30克,沸水300毫升,浸泡20分钟,去渣,每服50-100毫升。2服后未再吐,畅下黑便甚多。翌日改用生大黄粉5克,每天3次,4天后大便转黄,胃疼渐止。7天后改用归脾汤补气摄血以善其后。共住院3天而愈。〔黄先泰.四川中医.1986;4(2):56.〕
(3)王某某,女,56岁。1985年4月23日入院。近3天内吐血3次。为咖啡色液体2000毫升,入院当天排褐色血便1次约为250毫升。查:血红蛋白52g/L,红细胞1.80×1012/L,大便隐血(+++),纤维胃镜检查为复合性溃疡并发出血。立即予以大黄粉3.0克,每天3次口服,以10%葡萄糖作支持疗法,未经任何止血药物及输血。4月26日即排黄色软便。4月28日大便隐血转阴,血红蛋白60g/L。〔刘春兰.辽宁中医杂志.1989;(11):31.〕
3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苏某某,男,60岁。1979年3月5日因1天半内排出柏油样黑便6次而入院。近10年来常有饥饿性中上腹疼痛伴泛酸水,得食则缓,已反复出血10余次,近因精神受刺激,情绪不好后又出血。1972年做胃肠钡餐摄片检查拟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血压在22.7-25.3/13.3kPa)(170-190/100mmHg),新近未服利血平等降血压药。常吸烟(每天10余支),不嗜酒。检查: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脉搏88次/分,血压24.3/12.8kPa (185/95mmHg),舌苔薄黄,脉弦数。巩膜无黄染,五官正常,淋巴结不肿大,心界不大,无杂音,A2
治疗方法:将润透的大黄切成小块,每5克用黄酒1公斤拌匀,放在蒸笼内蒸黑,取出晒至半干,然后用轧粉机轧成制大黄粉,病人入院后不禁食,饮流质并酌情补液,必要时输血。其他止血药一律不用,仅用制大黄粉每次3克,每2小时1次,每天3次,直至大便隐血转为阴性(或弱阳性)。血止后改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由于患者止血后常有“虚”“湿”“热”“痛”等症,故分别服用不同复方中药,如气虚者益气,阴虚者滋阴,血虚者补血,挟湿者燥湿。〔焦东海.福建中医药.1984;3(2):53.〕
(2)程某某,男,45岁。患者从1962年开始经常感觉上腹部疼痛,1972年曾做肠胃钡餐透视,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81年1月31日突然呕血4次,共出血2000毫升。随即在本单位住院治疗。2月4日晚又吐血2次,并解柏油状大便2次总出血量3000毫升以上。以急诊住院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7.6℃,脉搏124次/分,血压17.3/9.9kPa (130/75mmHg),神志清醒,贫血面容,心脏除心率较快外,未发现其他异常病理体征。双肺无异常,腹软,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67×1012/L,白细胞15.8×109/L,中性0.80,淋巴0.20。拟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入院以后,除禁食,静脉补液以外,每天口服大黄粉3克,分3次服,并输血300毫升,住院3天既未呕血,也未大便,第4天始进流质饮食。但第5天后又解柏油状便2次,共约500毫升。再输血300毫升,再度禁食,继续服用大黄粉。至第8天,大便转为黄色。隐血试验转为阴性。随后恢复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并服中药益气养血之剂调理。2周后,血红蛋白升至103g/L,痊愈出院。
治疗方法:住院后,除休息,密切观察出血量及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一般不服任何西药,单纯使用炒大黄粉,每次1克。每天3次。出血量较多,除服大黄粉外,禁食,静脉补给液体。如血红蛋白不低于50g/L,脉搏超过120次/分,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者,除加快输液速度外,适当输血。〔李维重.河南中医.1986;(3):29〕
(3)韩某某,女,45岁,工人,住院号:120578。1982年12月24日以呕血3次,大量柏油状便1次,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素有胃脘痛病史7年多,此次因劳倦过度,复伤于饮食,于入院前3小时突然呕吐暗红色胃内容物约600毫升,继而拉柏油状大便“一大碗”,家属搀扶入院。
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47g/L,血压14.4/8.0kPa (110/60mmHg),脉象芤,每分钟92次,即给予生大黄粉2克顿服,后每天3次,每次1克,同时补液2000毫升,输血200毫升(2次),2天后便色转黄,隐血“微量”,3天后隐血连续6次阴性,血红蛋白上升至120g/L,经胃肠钡透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访至今未复发)。
治疗方法:(1)取同一批进仓的生大黄饮片,焙干碾碎过80目筛,分装为每包1克,瓶贮备用。(2)服法:每次1克,每天3次,对属于大量出血病例,首次2克,或每天4次,每次1克,以蜂蜜调匀或温开水送服,直至大便泻下金黄色稀水样便,大便隐血试验连续2次转为阴性即予停药,继而按胃脘痛辨证分型,内服中药善后调理。〔庄球钦,等.福建中医药.1985;(2):19.〕
【按语】大黄有活血祛瘀,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有收敛止血,抗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本病的治疗。且本案患者素有胃脘痛病史,病久夹瘀,故用大黄化瘀止血尤宜。其用法需注意每次用量宜小,因小剂量大黄有较强收敛止血作用,而无致泻之弊。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也常用白及粉冲服,其作用机理与大黄相似,有一定疗效。
39.出血坏死性肠炎
王某某,女,20岁。以持续性脐周隐痛,阵发性加剧,解红棕色大便3天为主诉入院。检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急性痛苦面容,全身无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腹部轻度胀气,腹肌不紧张。脐中偏左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大便常规,脓细胞少许,红细胞(++),隐血强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1.4×109/L,中性0.84,淋巴0.10,嗜酸粒细胞0.06.入院第1天按常规方法治疗(胃肠道解痉剂,抗生素,补液等)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并表现为中腹部剧痛,腹胀,排红色粘液便。第2天改用生大黄,每次24克水煎服,继续补液。第2次煎服后,患者连续排出了3次糊状棕色便,疼痛腹胀明显缓解。同等剂量再服1天,血便及全身症状消失。
治疗方法:成人每次生大黄24-30克水煎服,每天2-3次。幼儿酌情减量。煎时注意沸水不超过10分钟,以防蒽醌衍生物大量破坏,鞣质明显增加,影响效力。由于生大黄中的鞣质耐热,易溶于水,煎时液体越多越易游离,故煎时水量应尽可能减少。
〔周健宜.福建中医药药.1985;(1):36.〕
40.肠梗阻
(1)卢某某,男,岁。胃癌手术后5年。门诊以“不完全性肠梗阻”收入院。入院前因食大量韭菜及生冷粘滞之品,而发现腹部疼痛,脐周尤甚。恶心,口干,暖气,无排便排气,腹痛拒按,舌淡,苔薄黄,脉沉弦。查:腹部压痛,无肌紧张与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部透视:右上腹可见3个大小不等的气液面。诊断:“胃癌手术后不完全肠梗阻。”投入大黄粉蜜合剂,1次顿服,服后约10个小时后开始腹泻,继而排气,泻下10余次后症状体征消失,腹部透视未见异常。后期辩证施治,1周后出院。〔黄永生.吉林中医药.1991;(2):15.〕
(2)裴某某,男,8岁。1970年3月15日初诊。突发腹部疼痛2个小时,经外科诊断为蛔虫性肠梗阻。患儿2天未解大便。现腹痛剧烈,恶心呕吐,腹部拒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腹部透视:腹部有多个气液面,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同意外科诊断。投入大黄粉蜜剂,1次顿服。服药4小时后开始腹泻,连泻6次,腹痛减轻,右下腹可触及索状物,给予氧气驱虫疗法,驱下蛔虫数十条,腹痛消失,进食与排气正常,住院1周,观察无不适,痊愈出院。
治疗方法:生大黄15克,糯米50克,蜂蜜100克。将生大黄研成细末,糯米炒至微黄后研末,2药混合均匀后,加入蜂蜜,调成糊状,即为大黄粉蜜合剂。成人1次顿服,儿童可1次顿服或数次分服。〔黄永生.吉林中医药.1991;(2):15.〕
41.肠结核
徐某某,男,29岁,农民。1974年2月15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1972年8月因中暑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日达3-4次,腹胀,右少腹疼痛,纳呆。曾在某某地区人民医院作X线检查,诊断为“肠结核”。服抗结核药与健脾除湿之剂月余,因疗效甚微而停药。1974年1月病情加重,到县医院治疗。入院后经用中医药物20余天,又先后输血3次,病情反见加重,请吾会诊。此时患者骨瘦如柴,怠倦无力,头晕不能下床活动,口苦时呕,少腹时痛,大便滑泻不禁,苔黄腻,脉细数。辨证:气血亏虚,脾运失职,湿热郁于大肠。处方:大黄末2克,装入胶囊内,分6份,每日2次,每次1份。服药后的第2天,大便已转为1天1次,稍溏。嘱患者停服上药,并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5剂以善后,汤药服完后,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能下床活动治愈出院。〔贾天安.江西中医.1981;(3):17.〕
【按语】大黄既可致泻,又可止泻,关键在掌握其用量和用药时间,即大量致泻,少量止泻,初用致泻,久用止泻。小量大黄(0.05-0.3克/次)可止泻,其作用机理如前所述。本案每次服用生大黄为0.3克左右,故药后第2天大便由滑脱不禁改为1天1次,效果明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