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时代的小说,不得不提海派小说,而提起海派小说,则不得不提张爱玲。
初识张爱玲,那已经是上班后了,这之前从未听说过她。虽然我是学中文,但是大学期间认识了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胡适,但却不知道张爱玲。
自90年代中后期始,张爱玲突然间一下子红遍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读她的小说,小说好在哪里,说不清楚,但却入了迷。
自红迷之后有了张迷。贾平凹曾把张爱玲的文章比作“毒”,一中,便一发不可收拾——这话确实一点不假!
从《金锁记》开始,我迷上了她的小说。先是《倾城之恋》,之后《心经》、《茉莉香片》、《小艾》、《沉香屑》、巜红玫瑰与白玫瑰》直至《半生缘》,反反复复读了十多遍仍然爱不释手。在当时,自己的一月工资不过200多元,就花费了一半,购买了一套巜张爱玲全集》。
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仍时不时的拿岀她的书来读。张爱玲的文章犹如一盏普洱茶,初入口感觉甚苦,细品之后略有微甘,让人久久回味。
年纪小时,只注意了故事,沉迷其中;上了年纪再读,才发现张从女人的角度,将旧中国的腐朽以及人性的扭曲,犹如一个外科大夫,用一把手术刀给解剖的淋漓尽致。
她的语言犀利,抓住要害,犹如琵琶半遮面,似露微露,看似不留情面,却又留点活气让人回味。似是一个怨女,她以旁观者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出旧中国的种种弊端和扭曲的人性。
张虽出身名门,其祖母为晚清重臣李鸿章之女。而其父虽为纨绔子弟,但其文学功底不弱,其母也曾出国留学。受家庭影响,张爱玲自小喜欢文学。
中学之后,张爱玲随母及姑姑生活。受她们的影响,她笔下的女人大多坚强、洒脱、争强好胜而攻于心计。
在她的笔下,这些人处在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之间,既不与现实碰壁,又不失个人的诡秘。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站在局外人的視角,看透了世间苍凉、人情冷暖,从容地接受生活的束缚。
例如,《怨女》中的银娣,一个不声不响的报复者,然而面对残酷现实,淡薄人情,以及现实存在的男权主宰和欲望社会中的女人低下地位,女人再坚强也摆脱不了骨子里情感的控制。
所以,“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只不过想借主人公的嘴,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背景下,其实是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存在的。在得到了金钱、地位、外人看似不错的家庭和依靠之后,人在精神和心理上依旧怅然若失。张爱玲在通过小说中主人公无望的挣扎,抒发自己心中那一种说不出的隐痛。
由于父亲留下的印象,在张爱玲的笔下,男人大多像是一种陪衬。一类纨绔子弟,浪荡没有责任心的公子哥儿;一类有些木讷中庸,内心痛苦然而缺乏挣脱的勇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和《半生缘》里的沈世钧。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心中虽然深爱着一个人,深觉自己离开她,对不起她,心中既内疚又自责,但最终也只不过“心问口、口问心”地,以“阿Q精神”自我化解。平日里仍旧做他该做的事,玩他该玩的女人。对妻子保持他该有的冷漠。
在张爱玲的笔下,并不是一切有良知的人都会做出“良事”,也并不是意识到了就一定会去改变。张爱玲以自己的笔,深入剖析旧中国的形态,告诉人们这才是真正的民国社会,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