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梨渊释子
生如夏花之绚烂《傅雷家书》我已经读到一大半了,原计划读完再写读后感,但因为读的时候常作批注,所以读得很慢,一天差不多才读15面,感悟又很多,记忆力又大不如从前,还是决定落地写些于自己于学生多少有些实际作用的文字。
读《傅雷家书》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傅老的孩子,傅老对儿子写的信,关心到生活、工作、艺术方方面面,似乎那就是自己父亲对自己日常不停的谆谆教诲。
“不愿意把物质的事挂在嘴边是一件事,不糊里糊涂丢失钱是另一件事。”在我父亲眼中,我就是一个经常莫名其妙丢这丢那的人,对物质和金钱最没有数,而且我还固执地认为,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我更关心精神世界的成长,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听了这段话“理财有方法,有系统,并不与重视物质有必然联系,而只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正如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来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我回想十多年里我在不善物质打理方面吃的亏还少吗?如果把那些浪费的精力和时间用来读书,不知道能增长多少才华和修养呢。
妈妈说我出生的时候,算命先生卜的四字经是:“纸内藏金”,细细想来那一则是暗含我不擅长理财,千金也会散尽,因为哪有人会用“纸”藏金呢?二则暗含我会在文字(纸)方面有所成就,千金散尽还复来。
傅老先生的这翻话,让我正真明白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之前认为2016年自己开始走进教育事业,那就该是算命先生说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界限划分,现在才意识到,明白傅老的这番话才是自己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划开界限的标准,要在精神的世界深耕勤耘,志向淡泊高远,必须要在物质的世界减少时间和物欲,学会打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经常也听到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说丢了这丢了那,因此而焦虑寻找或情绪低落,所以希望他们能比我更早地明白,从小管理好自己的物资乃至情绪,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好的习惯和规律的日常作息,是为了节省时间,为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上,如读些有益的书,写些有益的文字。
有时候读《傅雷家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知己感觉,大概在1月28日我还没有读到傅老提醒儿子聪坚持每天写一二百字中文日记这一段,我就已经开始让我的日子坚持写一二百日记。无论写什么我都是鼓励他的,开始的时候我还很仔细地帮助他回忆一天中的美好记忆或者不开心的原因。后来他就再也不用我的搀扶了,现在他有时候都写到三四百字了,但我每日都会认真阅读,并给与一些鼓励和指正。
而由此及彼,我也要求我的学生一个星期写一到两篇的日记,因为他们的学习科目较多,所以在字数和数量上不作过多要求。昨日读到此处和傅老的主张一致,这怎能不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默契呢?写日记不仅仅能提升驾驭文字的能力,也能梳理自己的思维条理性,更是在深入了解和剖析自己的思想。以身作则也罢,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罢,现在我也开始每日动笔在《简书》写一写文字。
“设法每天看半个小时(至少一刻钟)的中国书,坚持半年必有成绩。”真知灼见重不怕,看到这一句我特地把它划出来,读给儿子听,他从认识拼音开始便教他阅读的习惯,现在已经脱离拼音,每日总会阅读半个小时左右。而我给学生的阅读任务也正是:每日固定读名著十到三十面或者十到三十分钟。我自己也是这样定的,我每天读15面,大概半个小时,因为我读的时候要作详细批注。
有时候读《傅雷家书》我觉得傅老特别像一位恩师,做人方面教导我要考虑清楚再承诺,别人的批评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不要过分随和而失去原则,拜访别人也要预约(这些都是我所不具备的细节);做事要有长远规划,创作中应不断地修改,不停地完善,要推陈出新,要做到理性的美与感性的美二者平衡等等(我平时做事往往偏感性而缺少理性思维)。
有时候读《傅雷家书》我觉得特别像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感悟“他从未认识到人的伟大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集聚更大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他给儿子写信,是激励儿子奋斗的,也是慰藉游子的思乡,也是为了给青年音乐家人们一些借鉴。他的赤子之心影响了自己的儿子,也感染了无数他周围的青年。今天《傅雷家书》也给了我们这些读者无穷的智慧指引和精神源泉,只有一边思考一边实践,一边实践再一边读,由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我们才会离纯洁、正直、真诚、崇高的灵魂更加接近,离不逐名利,不慕虚荣,淡泊、清明的理想生活更接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