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莎士比亚的经典了。悲剧和喜剧让我选的话,我还是选择先读悲剧,虽然歌颂友谊和爱情更美好。
4大悲剧,之前只读过《哈姆雷特》,惭愧。新近读了《麦克白》和《李尔王》。如果说前者讲欲望,《李尔王》讲的是信任,是忠诚与背叛。让我忍不住先写的是《李尔王》。
故事开头有点像童话故事:国王要退休,分家产,唯一不懂谄媚的女儿失去了一切,而两个颇有心计的女儿获得了半壁江山。接着,一个一个的悲剧迅雷不及掩耳地袭来...你以为很心痛了,但后面还有更心痛、甚至让人心碎的...悲剧色彩浓到到无以复加。
这篇笔记的重点,不是懂得了啥道理,我不爱做这样的事,也不是说莎士比亚其人。我想聚焦几个人物来分析,因为有几个人物太有值得玩味了!
他们是:国王落魄危难时追随身边的弄人及肯特;被弟弟(爱德蒙)陷害只能办成疯乞丐的伯爵之子爱德迦;陷害哥哥(爱德珈)和父亲、同时又同时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倾倒的爱德蒙;大女儿的老公、后来成为国王的奥本尼。
分析戏剧的人不容易。因为剧情是一幕一幕的,有些场景没有给到某些人镜头,或者是背影,或者角度太偏,而你又想要看他完整的正脸。这就好一个房间,你看了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但是要把360度无死角的全景图做出来,还是手工...宝宝累并快乐着。
PO我的手工图。
1.爱德蒙
他陷害了父亲,那么地理所当谈,毫无愧疚。“这是邀功请赏的好机会,我的父亲将要因此而丧失他所有的一切...老的一代没了,年轻的一代才会兴起”。
国王的大女儿二女儿都为他倾倒,他与两姊妹都立下了爱情誓言...关于该如何选择—2个都选,一个也不选,还是其中一个,他的逻辑是:保全自己地位,天理良心只好一概不论。
恶毒的同时还有魅力,杀伤力了得。
2.肯特
肯特因为直言谏言被放逐,但他乔装改貌跟随视他为仇敌但落魄无比、后来出离愤怒发疯的国王。这不是最让人感动的,如果你知道他以肯特身份再次示人时所持的态度,就会知道这个人的人品有多贵重和让人尊敬:
1)他把国王安全送到小女儿那里,小女儿感激不尽,不知如何回报,他说:只要自己的苦心被人理解,那就是莫大的报酬了;
2)未来的国王奥本尼,对他表示敬意,他淡淡地说:我要来向我的王道一声永久的晚安;
最后来他以肯特的样子,跟国王见面。国王当时正抱着被杀的小女儿悲号,他跪下说了一句,啊,我的好主人...只有怜惜和尊敬。
国王意识不清,无法想象他和一路跟随自己的仆人是同一个人。可能他永远都无从知道了。
3.爱德珈
爱德珈与肯特的相同点是忠诚,以德报怨。虽然他是弟弟爱德蒙陷害的,但其实与父亲的轻信与猜疑不无关系。眼泪被他赚走很多:
1)他扮成疯乞丐,在荒野破庙看到来寻找国王的自己的父亲,一边努力扮疯子,一边应该想起很多往事吧。而那时父亲还恨着自己;
2)父亲被挖去双眼后,被一个老头领着,在荒野进入他的视线...那一刻泪目...后面他依然扮成疯子,带父亲去他要去的地方。应该有好多次扮不下去...但是他必须得扮;
3)为了正义和最后的胜利要去决斗,可能永远也回不来时,他不得已告诉了父亲自己真实身份,父亲在强大的喜悦和悲伤冲击下,含笑而亡...泪奔。
4)他抱着死去的父亲痛哭时,被肯特撞到。当肯特知道眼前这个他见过2次的疯乞丐的真实身份,他抱着爱德珈的头痛哭,那哭声仿佛要震碎天空。我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哭声!!
当然是因为自己的悲苦,但绝不是全部。他哭成这样还有2个原因:第一,他的苦只有爱德珈能够真正理解!第二,他和爱德珈是同道中人,但爱德珈比他更难!看着自己在乎的人每天处于悲惨中,那是什么感受。肯特面对的是国王,而他面对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莎士比亚肯定是爱极了这个角色。
4.奥本尼
他与自己的妻子,国王的大女儿完全不是一路人。他不满妻子的作为,对因为救助国王而被挖去双眼的葛罗斯特充满感激。但是有2个问题,让我深思很久:
1)他对冤情明察秋毫,对妻子的行为极度不齿、并且毫不掩饰这种不齿,但是他依然出征了:和邪恶的人站在一队,向读者们心中代表“正义”的一方开战。
这让我感到意外。他的理由是“正义”一方搬来的救兵属于另外一个国家,这是侵略。而小女儿是真真地恳求了她的丈夫-法兰西国王来拯救自己的父亲。
什么是正义有点让我迷惑了。或许从来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义,尤其对于没那么密切关联的局外人或者高瞻远瞩的领导者。
2)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好奇的。假如大女儿二女儿爱德蒙都没死,奥本尼也没有抓住他们把柄,最后不是他掌权当国王,他会怎样处理被被抓的国王和小女儿?当然一定不会像他们那样把人处决,但是他会怎样周全国王和邪恶势力呢...毕竟要与他们共事,无法忽视与回避。
我能明白奥本尼会有他的难处。
5.弄人
和肯特一样陪伴着国王,但是一个非常低微、有点像小丑的角色,可是至关重要。国王喊他傻瓜,但是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傻傻的人,却深谙那些看起来聪明的人不明白的道理。话从这样半疯半傻的人嘴里讲出来更有震撼力,虽然尖酸。
比如他说:...蜗牛为什么背着一个屋子呢?因为可以把头缩在里面;它不会把他的屋子送给他的女儿,害得它的角也没地方安顿。
他又说:一个是陛下,一个是弄人;这两个人一个聪明一个傻...
有有2个时间点非常巧妙,那就是他出场的时间,和退场的时间:
莎士比亚安排他上场的时间点,是国王被大女儿欺负、连下人也不把他放眼里的时候;
下场的时间点,是国王饱受了大女儿二女儿的凌辱被赶出门,饱受了野外风雨交加、饥寒交迫之苦、因愤怒而发疯之后...用句大白话:尖酸难听的话都讲了...国王已经可怜到不行了...
可以确定,角色虽小,但如果没有他,整部作品将失色很多。
写到这里,仍然有点沉浸其中回不过神来。莎士比亚所命中的,是人的脆弱,我们所有人共有的脆弱。所以别挑战人性。
这是我的理解,每个人理解或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大家都爱他。这该是几百年之后仍为经典的原因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