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樊登读的这本书,很感慨。书里提到家庭代际创伤,是指在一个家庭中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的心理创伤。
里面对隔代的创伤遗传给了科学解释。它说,先辈中有人非正常死亡、遭遇或目睹灾难发生,再或者身体、情感受创的,可能会将这些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或心理疾病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家族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后代。他们的这些后代,虽然未直接暴露于伤害事件中,却依然受其影响,总是莫名其妙地重复悲剧和痛苦。
因为自身经历,我曾经很担忧小朋友会因此创伤,那时候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找了很多经验人士,就是怕这样的隐隐伤痛有一天会爆发,影响他独立人格的形成。
书里提到了几种治疗家庭代际创伤的方法,个人认为不一定是代际,也适用于现实当中的创伤。
第一是疗愈语言。绘制核心语言地图后,尝试着体会创伤事件的当事人的经历,创造具有同理心的疗愈语言表示对他的理解,并放下伤痛。疗愈语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也因不同的创伤而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创造。
第二是 疗愈意象。在脑海中创设一个具象一些的场景,或从事一些仪式,在这个场景中可以获得力量。可以尝试的一些仪式性疗愈手段包括:① 在桌上或床头摆放照片,② 点蜡烛,在烛光里与故去的亲人对话,③ 写信给去世的爱人,④ 形成支持性意象,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人物甚至二次元人物形象等能安抚自己的一个形象,⑤ 与酗酒、有不良嗜好的家人建立边界,可以用具体的门、划线、以绳画圈等形式将边界具象化。
我以为,伤痛一时是抹不去的,疗愈的前提必须是主动地面对,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需要时间。尤其是孩子,他的脆弱在于他无法自救,需要身边的大人的引导和帮助,当大人都走不出原来的创伤,又怎么去拯救在梦魇中的孩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