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花之歌》教学反思

《花之歌》教学反思

作者: 闫晓品 | 来源:发表于2021-09-17 11:58 被阅读0次

《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因此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用纪伯伦自己的话说“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因此纪伯伦的文章特别能带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教学效果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抓住这一特点,我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

深入地挖掘了文本主题。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挖掘这首散文诗的主题时,出示作者纪伯伦的简介,简述作者的身世和经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注入的感情。

4、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诗的美之后,我鼓励学生进行散文诗的创作,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体会成功的收获。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因为课程而赶任务,读得不好,随时停下来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体会到了诗中的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得到了人生的启迪。

三、不足之处

本文是一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而我在问题设计上,语言欠生动,过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课堂调控不够到位,文章的拓展上衔接不够,拓展内容时间仓促,没有很好地体会把握作者赋予文中的感情。

四、改进措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老师要有一条河流,学生才会有一桶水。优美的散文诗需要优美的语言去讲述。我今后,要加强自我语言的修养,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感受作者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加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们有最大的收获。

相关文章

  • 《杨树之歌》教学反思

    杨树在我国是分布很广的一种树。在《杨树之歌》中,诗人借杨树之口,抒发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默默为人类奉献关...

  • 《花之歌》教学反思

    这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恰好又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花之咏》,非常的相似。所以,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

  • 《花之歌》教学反思

    今天听了六年级寇老师的一节课有几点收获。 寇老师以花的古诗为导入,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环...

  • 《花之歌》教学反思

    《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因此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

  • 国定节假日学习花艺好去处-花之歌花艺培训

    花之歌花艺培训是花之歌(重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 专业的一站式时尚花艺师培训中心;其教学方式独具特色,不仅理...

  • 9月教学反思——《树之歌》

    《树之歌》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单元的一首儿歌,主要是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含有木字旁的字。 ...

  • 【新教育·教师随笔】教学反思

    县直中学 赵利花 《内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本课...

  •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植物开花时间不一样...

  •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为“观察与发现”。本单元所要达成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

  • 《花钟》教学反思

    课前思考:《花钟》是一课结构非常清晰的文章,单元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句话的大意。”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之歌》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mj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