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沿途的庄稼长得旺,风吹麦浪涌波涛……”每当听到这优美动听的歌声,我就会想起那时侯奔跑在乡野田头的情景……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现慢慢道来。
那时候,农村就是农村,那时农村称第几生产队。一个大队有一家代销店。社员要买盐油酱醋就要走几里地,才能买上生活必需品日用品。那时农业就是农业,没有工业,如谁家有个工人,那这一家子就幸福一辈子。工人阶级有工业券,可购买农民买不到的工业品,比如缝纫机自行车……那时种田人就是种小麦种油菜种水稻……除非会五匠活的,可以走村串戸砌墙头,修木船,做衣裳。手中没有绝活,你只好跌杀田角落,只好面朝黄土背朝天。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读完了五年书,就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了。在队长的安排下,先跟阿公阿婆们做些轻农活,如在这季节,就是倒秧地,做田埂修修路,或去油菜地追加沤化肥。
记得到了十五岁,个子稍长高,就与队里女社员挑柴塘泥了。到了十七岁,去阳澄湖罱湖泥了。大积自然肥料,男人是冲锋在前的,如果不会罱河泥,你不能算是男人,在一定程度上被人蹊落瞧不起,甚至连老婆也娶不到。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因为那时工业不发达,科学技术跟不上,肥是农家宝,庄稼少不了。人们昐望的农业早日实现机械化种粮实现化学化……那时生产队里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孩子们奔走相告,大人们喜上心头,那情景,酷似今天谁家买了一架私人飞机。铁牛解放了昔日水牛耕地,生产力大大提高。
那时生活虽艰苦,但人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一颗赤诚的心。如果谁家有好吃的,那怕是如下的青团子,都要挨家挨户送去。有福要共享啊!那时做好人好事不留名,如果万一被人知道,好像是做了难为情事儿。那时人们出门不要上锁的,因为大家生活都过得差不多,都靠赚工分吃饭。那时很少吃肉吃鱼,要么逢年过节,生产队里杀了几头猪,放在打谷场上,由队长亲自操刀,分给社员们打打牙祭,鱼也是请有鸬鹚(鱼鹰)的人家在河里浜里江里捉的,捉到鱼也在放大场上一堆一堆分给社员们尝个鲜。
那时春节很热闹,走亲访友特别多,尤其新婚的青年男女,一到春节,这家请酒,那家请酒,在至亲间吃来吃去,一直吃到元宵节。
那时没有麻将,没有扑克牌,人们生活过得安定,农闲日子要么钓钓鱼,要么去割点野柴青草晒草干,野柴放在自家灶膛里,接济一下断柴断火的日子。草干上缴队里牛吃,换点工分,或发点小钱。
那时家家户户可养上一头猪,猪饲料是青糠麸皮,青草山芋藤。养上半年,去消泾食品站上缴,卖个50元大洋。够牢任务45.70元,够孩子上学书簿学费。哈哈……简直不可思议,如今的肉价呀,一斤就要40元左右。
那时看电影都在空旷的大场上,当公社电影队船来了,那荧幕扯得半空高,孩子们欢呼雀跃,开心得连晚饭不想吃,早早搬了凳子,放在场地前面排好了队,渴望太阳早点落山,让放映员叔叔早点上映。那时电影是《枯木逢春》,《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平原游击队》……
那时的故事太多了,几天几夜写不完。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写这些,让年轻朋友们读后有何感想,哪怕是似信非信,也给文末留个评。
哦,那时人们的生活过得确是这样,过得也很充实,非常安逸。那时生活虽苦也有乐,那时物资匮乏,但得到的,非常珍惜!那怕是一块手拍,一双尼龙袜,一顶军帽,一双军用胶鞋,都视为珍宝!那时的生活真的是无忧无虑,蛮幸福的!
2020年3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