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后粉丝电影时代的我们,到底在消费什么?

后粉丝电影时代的我们,到底在消费什么?

作者: 無茶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15:21 被阅读0次

【粉丝电影:诞生】

早在十年前的《大灌篮》里,我们就能看到"粉丝电影"这一骨骼清奇的流派的雏形,而后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收获近亿元票房时,"粉丝电影"才算正式自立门户,并因为"跨界导演"们的加入而迅速发展壮大,一度成为影院里华语电影的主流。这一派在《小时代》系列电影融会贯通了话题人物跨界导演+流量明星同台尬戏+畅销IP三门必杀技,风卷残云般狂揽近18亿票房的时候迎来全盛期,同时"粉丝电影"也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粉丝电影"或许还是能圈到钱,但是导演和主演本人的口碑会被砸成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后来的我们》符合这其中"跨界导演"、"流量明星"这两点。其中,刘若英本人的号召力不容小觑,出道二十多年,电影、戏剧、音乐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刚刚结束五十多场世界巡回演唱会,收获了不胜其数的掌声欢呼和目光,跨界当导演自然有着一般流量难以匹敌的话题度和关注度。

近两年跨界导演们前赴后继地把自己多年来在其他行业里积攒的口碑来电影行业里砸得稀烂,负面新闻极少、人设非常讨巧的奶茶这一次会不会扑街的悬念,无疑给电影票房加了个隐形的助攻。

【粉丝电影:营销】

三年前的《大圣归来》让观众们发现电影票房的生杀大权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让电影人们意识到,发动群众的力量会对电影票房造成多么大的影响。于是"粉丝电影"逐渐变成网络营销手段的比拼,《前任3》牢牢地抓住都市青年的情感痛点鲸吞近20亿的票房,让《小时代》系列都相形见绌。

《后来的我们》也选择了极易引爆大众讨论的情感痛点进行作为影片主题,整个宣传路线也是围绕着"文艺"、"爱情"、"催泪"等等万年不倒的关键词大做文章,插曲更是找来了两位近年来最火热的大众文青标签性人物演唱。

然而却在营销手段上栽了跟头,片方退票锁场的黑料与上映的新闻如影相随,是瑕不掩瑜还是马失前蹄,目前还不方便下定论。

【粉丝电影:情怀】

这期间,华语影史的最高票房从《泰囧》的12.72亿,到《美人鱼》的33.92亿,再到《战狼2》的56.79亿,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也让人看到如果打得来高难度的"情怀"牌,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收效。

《后来的我们》并没有把情怀无限放大,因为这是一步险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那种。甚至对于"刘若英"这个品牌的消费也非常节制,她大可以把自己的《很爱很爱你》、《一辈子的孤单》、《我们没有在一起》、《亲爱的路人》、《幸福不是情歌》...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情歌放进电影里,更可以重录一版《后来》让人体会青春流逝的沧桑感,但她只是在彩蛋里放了个合唱片段。

【粉丝电影:口碑】

从2016年开始,各个成型档期和季度频频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或许是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冷静下来的信号。耽溺于烂片里的观众们终于醒了过来,对质量不及格的影片已经达到忍无可忍的程度,《西游:伏妖篇》上映期间,一句"欠星爷的电影票已经还清了"甚至把这位有着无数丰功伟绩的电影人拉下了神坛。上过无数次当的观众开始重视影片的口碑,而非影人的口碑。

《后来的我们》在跨界导演交出的成绩单中确实是名列前茅,导演自然功不可没,而为她保驾护航的团队也同样藏龙卧虎。其中不得不提两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平淡时自然流露、激烈时酣畅淋漓,营造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通俗地讲就是现在很多爱情电影里的男女主角没有的那个"CP感",冲金野心呼之欲出。

作为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自然有一个预设的心理期待值,潜意识中是希望电影能值回票价的。好的电影会让人觉得赚到,甚至是赚翻了,烂片则会让人在心疼票钱之余更愤慨于浪费时间。

《后来的我们》作为一部放松神经的商业片,无疑是合格的;放在文艺片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坛里去浸泡,也是可以收获一部分忠实的拥趸的。

观众也好,粉丝也好,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在"粉丝电影"逐渐从旁门左道向正路靠拢的过程中,华语电影的质量有着触底反弹的迹象,也让人看得见未来的曙光,这无疑是让人欣喜的一点。

Ps. 片中按照时间顺序对世态变迁的刻画非常生动传神,有些小细节达到了一针见血的程度,非常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粉丝电影时代的我们,到底在消费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ox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