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号,三岁十个月。
每周一,照常是我送去幼儿园。告别仪式我熟悉,轻微的分离焦虑很快就能好。
我不在意,他便不在意;我不焦虑,他便不焦虑。
下午去接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很开心。表现好,得了大的贴纸,不小心在教室弄掉了,我说没事,回家再给他补发一个。
和好朋友一起开心的坐着吃雪花酥,笑眯眯的手拉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拥抱告别,开心的回家。
走在路上,我们聊天,然说:妈妈,我今天借了纸给王老师。
我:哦,是怎么回事呢?
然:今天你给我口袋装了纸,王老师问哪个小朋友有纸呀?因为幼儿园没有纸了,我举手说我有。然后王老师就借了一点去给别的小朋友擦鼻涕了。
其实,对于一个气质型的孩子,花了半个学期的时间去适应幼儿园,且适应的很好,今天能主动的给老师提供意见,并且主动的帮助老师,我还是很有触动的。
然后接着聊天,又给了我一个surprise
然:我今天跟李老师说,外公给我买了个积木,我拼成了车。
李老师是上学期后进班的老师,话不多,平时沟通也不多。他能主动和李老师沟通我还蛮意外的。
我问:你和李老师是怎么聊起来的呀?
然:就是上午,我突然想起来,就跟李老师说了。
我表扬了他:妈妈特别为了感到自豪,你能和老师一起分享你喜欢的东西了对吗?也证明你越来越喜欢喝信任老师了,对吗?你们的老师都特别的细心和耐心。
他一脸开心的牵着我的手,一蹦一跳的走在路上,心情颇为美好的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花呀?妈妈,广玉兰还有那么多种颜色的吗?好多问题,像十万个为什么。我都一一耐心的回答他,停下来慢慢的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讲给他听。
快四岁了,情志的发展在这半年,上幼儿园特别明显,群体意识也很明显。我不在家里的时候,告诉家里人,要允许他有脾气,会生气会发怒,不要凶他,虽然以前外公外婆很是为他的“乖”而自豪。我聊家常的时候慢慢的给他们输入孩子的情绪观念,不要压抑,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都很理解并支持。
对于气质型的孩子,因为我陪伴的多,性格不完全像我,但是大部分还是比较像我。我并没有做多大的强求和规定方向。从最开始入园的担心,不会交流,到现在的鼓励他主动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个变化,我很欣慰。
也许是和这个学期,小二班被评为“常青藤班级”,课程设置和区角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然回告诉我,妈妈,我们现在有反思讨论会,就是大家各自反思在各个区角里面,弄坏了什么,原因是什么?
我问,你有弄坏吗?他说,有。
我很惊讶,问他,是什么东西?他告诉我,是娃娃家里面的饺子道具,太仿真了。他不小心折了一下。
我问:那你有告诉老师吗?
然:没有。
我:是因为担心老师批评吗?他说是。
我想了想说,老师开反思会的作用你觉得是什么?他说,是反思。
我问,那反思又是什么呢?他看着我,一脸迷茫。
反思啊,就是对今天自己玩了什么做个总结,对出现的小情况,小状况呀自己想想,是因为什么原因损坏的?然后下次呀,小心一点。老师是不会批评你的,或许还会表扬你的的。你们班级现在有很多玻璃的器具对不对?以后都会慢慢的使用的。也会有不小心弄坏的可能,对不对?但是我们小心的使用,尽量去避免。
然问: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呀。妈妈会定期和王老师沟通呢。听明白了,开心的笑了,说妈妈我知道了。
谨以此记,允许你有情绪,你会愤怒,会生气,会“无理取闹”,那也是你成长的一种表现。
与你共勉,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