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标志之一,就是羞规则越来越少
羞规则?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是啊,因为这是瀚哥刚刚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叫羞规则呢?是因为社会上有一些规则,羞于见人,见不得光。
有人问,瀚哥你是在说“潜规则”吗?不是。
潜规则,好多还是见得光的。
比如,有朋友结婚,你要去上礼。上礼,甚至大约上多少钱的礼,都是有一些道道儿的,不可太任性。这就是能见得光潜规则,而且大家都会遵守这样的“规则”。
在西方很多国家,给小费也属于见得光的潜规则。
你很难从哪一本书上找到上礼或给小费的明文规定,但是绝大多数人又不会拒绝这样的规则,偶尔违反规则,其后果也很难量化,而且这样的规则你很难说它一定是陋俗(尤其在大多数人都“讲规矩”的情况下,而不是借上礼之机来随意炫富或轻易改变规则)。
但是,如果上礼是为了送礼,为了权钱交易,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上几百元、几千元都不够,要几万、几十万,潜规则就变成了羞规则。
生活中,不可告人的羞规则很多。
老百姓去办户办证办事,不找熟人、不托关系,难免要跑个四五趟,被刁难上几下,或者被逼着让证明你妈是你妈。
找了熟人,托了关系,办事情就顺利得多,甚至还能插队,优先办理,享受个VIP待遇。
你想在医院找个床位,想演个电影,想职位晋升,不用我教,该怎么办,自己心里清楚。反正,如果你只盯着“明”规则,大抵是不行的。
可是等你事情办了,你还不能四处张扬,到处嘚瑟,分享经验。否则,别人都会认为你是傻叉,而且你别想再求人办事。
有人说,这样的羞规则挺好啊,我能办了事呗!甚至,我还能靠我已有的关系,当个托儿,挣几个外快。
这就涉及到有名的“博弈论”了。大家都在削尖了脑袋寻找自己的最优解决办法,可是得到的却是全社会满盘皆输——社会整体成本的恶性攀升和道德风气的日益下降,法治更是渐行渐远,直至遥不可及。
(关于博弈论,尤其是囚徒困境,请不太清楚的各位自行脑补)
说的直白点,就是多数人,在多数事情上,是托不上关系、行不了方便的。羞规则的盛行,只能让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更加吃亏,结果就是社会资源越来越集中到越来越少的人手里,社会越来越不公平,你可托的关系越来越少。最后的结果就是,原本光明正大的规则不起了作用,原本不用托关系、找熟人办的事,到最后大家不得不都去想尽办法托关系、找熟人,请客送礼才能办得了。
所以,要想推进法治,就要把更多的规则摆到台面上,放到阳光下。
办一个事,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需要经过什么流程,贴出来,见见光。不能有关系就省去材料和流程,没关系就随意附加几个条件。大家看了你贴的告示,按你的要求准备了,你就必须给办,不管认得不认得,甚至送礼没送礼。
规则能见了光,就是好事,但不一定是最优。
比如现在有的城市车辆限购,车牌紧张。但是总不能有关系的就能上了牌,没关系就上不了。所以,就摇号,看你的运气。还有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都要摇号。
摇号就是个笨办法,但是它却不是一个坏办法。因为它见得了光。
未经摇号程序,一律不准上牌、入学、入园。规则之外没有预留的、见不得光的、安排关系的死角,就成。
办法有点笨,不怕,咱们慢慢想,集思广益,逐步改进。就怕办法太聪明,可是见光死。
春运买车票的办法不是一直在改进吗?现在黄牛越来越少,认识一半个铁路上的人也渐渐显得不是那么“有用”,大家买票越来越方便,全社会都在得益。
所以,判断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越来越法治化,越来越和谐和公平,就要看看身边的羞规则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你办个事是不是越来越不需要托关系找人了。
还要说句不客气的话,你是不是有耿气在办事的时候,认真准备材料,严格按照流程去办,不托关系?因为,你也是法治进程中的一份子。
最后,来点严肃的话。
法治,不是修订或出台多少法律,或者填补多少法律空白,更不是增加无穷的执法力量去强制执行。
社会的运行有其内在规律和内生力量。法治,必须是掌握内在规律,引导内生力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让规则公开,让羞规则无处藏身,是必经之路。如果社会的规则都上得了台面,即便你的明文法律不多,但有可能你是非常法治的社会。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羞规则就是人治,因为这是给你办事的那个人定的,是不好意思或者不敢明码标价的,是所有想要钻空子的人抬起来的。
所以,见不得人的事情越多,法治就越遥远。
微信公众号“思筹”,无限接近世界和心底的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