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语言类的电视节目,可是太枯燥了又看不下去,必须得创新。这大概就是我长期不阅读却还仅剩的一点点倔强的文化需求吧。
可以说我是《奇葩说》的铁粉了。毕竟从第一期到最近的一期我都有全部看完,每一句说到我心坎里的或犀利或动情的语句我都能记住。奇葩说是一则通过爱奇艺平台推广的网络语言综艺节目,简单来说,它是以不断创新传统辩论形式和规则,由一群敢说会说的人形成辩论双方,去辩驳一些当今社会的热点现象的节目。辩论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谁对谁错,可是在辩论的过程中,一些观点会引发我们对自身对人生的思考,它背后的正反双方所代表的论点,不是让我们对某一现象更加坚定,而是让我们对各种只有少数人赞同或者看起来很荒谬的观点更加包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弘扬创新型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包容世态万千,政治历史书上的这些必背字眼,不恰恰正是社会发展和当代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吗?
不过虽说奇葩说做到了不断创新,但是比起最早的两期,从“辩论”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少了些韵味,反而越来越偏向于“综艺感”。大概也为难了我们的节目策划人吧,专心做文化吧,流量上不去,流量上不去就没资本,专心做综艺吧,现在各种形式的综艺太多了,没有一定的“底蕴”,很容易就被淘汰了。所以文化和娱乐互相扶持着发展似乎成为了最盈利又最有能量的消费产品。
起初我仅仅只是被马薇薇征服,她的那句“我要看到宇宙的疆界,我也要永远看不到宇宙的疆界”真的境界很高。而且马薇薇一张嘴辩论的时候,真的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女人的才华就足以支撑起整个灵魂。马薇薇的辩论风格,是层层递进式的,听她说话就像厚重的灰尘遮盖的心灵慢慢变通透的感觉。她阐述论点的角度很独特,不走常规路线,却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地敲击到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后来我开始更加喜欢黄执中,比起马薇薇的相对有点激昂的表达方式,黄执中属于娓娓道来型,第一次看到一个男人在一个如此气氛激烈的场面面对急于表达的人群还如此淡定温柔,文质彬彬又铿锵有力地述说,原来辩论也是可以这么优雅的。
昨天晚上熬夜看了最新一期奇葩说,与往期不同的是,这次的奇葩说舞台更加平民化了。这次的呈现形式不再是固定的一些老奇葩在台上争奇斗艳,参与者聚集了来自各种职业,各个地方,各个平台,各个年龄段的人。最新的一期,虽然舞台上有点吵吵的乱乱的,笑点固然还是很多,因为形式上的创新,奇葩说舞台给我们呈现了一些巨大的反差带来的奇妙的火花。比如乡村大姐和说唱歌手辩论男朋友打赏女主播该不该分手,比如职场傻白甜和名校谈判精英辩论职场菜鸟被领导压榨要不要say no,再比如摇滚愤青和清华大男孩辩论面对女友的求生欲测试,男生该做自己还是该演戏……昨晚的每一个论题都是在当代互联网上被吵得很火热的话题,而真正地被搬到台面上说,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很新奇和很普通的价值观,这每一种价值观,其实又都各自代表了一种群体一种阶级,当不同群体代表着不同阶级为同一个话题发声时,精彩就自然而然迸发出来了,时代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转变就不知不觉间擦出了妙不可言的火花。
我喜欢这样子的节目。
在我大三期间,有幸遇到一个很优秀很上进的小班,当然全班23个人也有内向的不爱说话的自卑的。在担任他们班导期间,我觉得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给他们组织了一场班级内部的辩论赛,全班参与的那种,论题是随便选的两个,以“大学生活”为主题。令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很投入地参与了进来,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当我看到一个个内向的人说到停不下来的时候,当我看到自卑的人说出“我觉得”的时候,当我看到他们因为规则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觉得我干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或许他们走出这个教室,就是沧海一粟,会依旧被贴上“内向的人”,“自卑的人”,“不优秀的人”等标签,可是那天那个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有活力,都那么有个性。或许,这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喜欢一些新奇的东西,喜欢接触一些价值观新颖但是很正的人。虽然越是新的东西越容易被替代,越容易成为经济文化互相切磋的牺牲品,但是没关系,从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留下来的。
给喜欢奇葩说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