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教授谈中华姓氏之崔姓的血脉传承与历史发展

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教授谈中华姓氏之崔姓的血脉传承与历史发展

作者: 京南文艺 | 来源:发表于2022-08-19 12:17 被阅读0次

  崔姓是中国第五十六位姓氏,在山东,河南、河北分布最多。当今崔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总人口大约有509万。

  得姓始祖崔季子,姜姓,崔氏,名德兴。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人便以邑为氏,称为崔氏,遂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崔,春秋时为齐国的邑名,在今山东章丘西北。崔的本义是高大,从山,隹音。隹,在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是一只短尾鸟的象形字,凡短尾的鸟都称隹,这是隹的原义。古代山东地区主要生活着以鸟为氏族原始图腾的东夷部落。崔的原义或米源于一种栖息于山下的大型鸟类,可能是一种野山鸡。善于捕捉此野山鸡的氏族称为崔人,其居地称为崔,后来在崔地建立了城堡。崔人当以野山鸡为崔字小篆其氏族原始图腾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崔姓源自姜姓。炎帝生于姜水而姓姜。炎帝裔孙伯夷,号太岳,虞夏之际,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故城在今河南南阳西面。吕国历经夏、商二朝,到商朝末,后裔吕尚(也称姜子牙、太公望)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大功,周初被封于齐,国都山东临淄,为周朝东部的重要诸侯国。太公之子丁公继位齐国,丁公的长子名季子,他不愿意做国王,让位于其弟叔乙,叔乙成为齐国的第三代国君。季子则食采于崔邑,故城在今山东章丘西北,其后遂以崔为氏。姜姓崔氏有3000年历史,以姜子牙之孙季子为其始祖。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在唐朝之前,崔姓是一族比较单纯的群体。从唐朝开始,朝鲜半岛上新罗国的崔姓朝鲜人不断进人东北地区,过山海关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从未中断过。目前崔姓仍为朝鲜和韩国的第一大姓。进入中国的朝鲜人除形成了中国朝鲜族外,一部分汉化为汉族,一部分成为满洲八旗的满族崔姓。清朝中叶后,满洲八旗的崔佳氏族集体改为汉姓崔,而且很大一部分后来成为东北地区的汉族。近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崔姓的兴起,主要的原因是朝鲜人的进人和满族的汉化。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崔姓一直为齐国的卿大夫,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时期,崔姓发展很快,成为河北地区的大族,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大凡崔姓寻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崔姓自西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连国姓李氏也屈居其后,可见崔姓的辉煌。崔姓在唐朝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有12位。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

  宋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河南,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东、广东,安徽、江苏四省。河北为崔姓第一大省,占崔姓总人口的24%。当时的冀豫秦为崔姓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为明朝第六十六位大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这四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南二省江苏省的崔姓人口约占崔姓总人口的24.6%,为崔姓第一大省。全国的崔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鲁冀晋、南方江苏两块崔姓人口聚集区,崔姓重心向东漂移。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崔姓人口已达到509万,为全国第五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宋朝至今1000余年,崔姓人口的增长呈<形。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崔姓古崔姓总人口的40.8%;其次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苏,这六省又集中了崔姓总人口的33.2%。全国形成了关内鲁冀豫、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区。在600余年间,崔姓人口流动南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崔姓的郡望有清河、博陵、荥阳等。崔姓以清河、噤李为其堂号。“噤李”堂号出自唐朝诗人李白。唐朝崔颢在任尚书员外郎时,曾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文情俱佳的诗。一天,李白又游黄鹤楼,见到了崔颢的诗,觉得太棒了,自愧不如崔颢,不敢在黄鹤楼的墙上再做诗了,只是吟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噤李”一词就出于此典故。

  2、宗祠楹联

  一门孝友;三礼义宗。

  五原贤守;四皓齐名。

  世推三虎;人羡五龙。

  覆瓯待相;却璧鸣廉。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3、族规家训

  敬天地,奉祖先;积善德,笃守身。

  孝父母,和兄弟;别夫妇,教子孙。

  悯鳏寡,恤孤弱;杜奢华,尚简朴。

  正颜色,执敬语;勤桑农,精文读。

  慎交游,戒淫赌;攻职业,择邻处。

  优奖劝,明赏罚;谨冠婚,重丧仪。

  秉师道,厚友信;递薪火,传古今。

  尊礼法,睦宗族;崇家风,承祖训。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崔姓族谱88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崔姓历代名人288名,占总名人数的0.6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九位。崔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7%,并列排在第二十六位;崔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并列排在第六十八位;崔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7%,排在第五十九位。

  历史上崔姓的重要人物

  秦朝东莱侯崔意如;西汉东莱侯崔伯基:东汉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瑷,政论家崔寔:南北朝北魏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唐朝文学家崔融,诗人崔国辅、崔颢,宰相崔玄综、崔知温、崔仁师,岭南节度使崔护;北宋画家崔白,经学家崔子方;明朝画家崔子忠;清朝学者崔述;民国经学家崔適。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

  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

  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教授谈中华姓氏之崔姓的血脉传承与历史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rq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