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小波生平二三记

王小波生平二三记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8-07 06:50 被阅读0次

王小波的父亲王方明是一位逻辑学家,因为在学术上成就卓著,曾经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设家宴招待。

1952年,王方明蒙冤,被北京高教部开除。

刚好那一年,二儿子出生,王方明便给他起名“王小波”,意为遇到生活波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名字,还是王小波天性如此,反正王小波的人生注定是无法平静的。

王小波自小就在文学上很有天赋,小学时,他的作文被当做范文在全校广播。

1968年,王小波去云南插队,枯燥辛苦的知青生活成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

他有篇很出名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根据当时饲养的一头猪写的。

人对于猪的生活是有设定的,要么成为“肉猪”,要么成为“种猪”。

这只猪不肯按照人类对猪生的设置来生活,它自主决定自己怎么活,成为了王小波钦佩的“猪兄”。

在讲到这只猪被二十多人围堵,准备击毙时,他这样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

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读到这一段,总是忍不住咧嘴一笑,又沉思半天。

看得出来,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王小波的精神王者。

1978年,王小波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不过,他选择的是理科专业。

1984年,王小波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在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在此期间,他始终没有放弃写作。用文字表达着对中国社会事物的思考。

1989年,他的小说集《唐人故事》被改名为《唐人秘传故事》,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后来,王小波重新整理改写了二十多年前的小说文稿《黄金时代》。

由于文中的很多描写过于大胆,内地没有出版社想出版这本书。

在他的恩师,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推荐下,王小波投稿台湾《联合报》,并获了奖,奖金25万新台币。

获奖给了王小波极大的信心,他干脆辞去北京大学的工作,在家专门写作。

让他失望的是,他的文章并没有被广泛认可,生活也日趋窘迫。

1994年,香港出版他的《黄金时代》,将名字改成了《王二风流史》,显得挺低俗,但是王小波同意了。

他只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出版。

之后,王小波终于遇见了一个伯乐,华夏出版社的赵洁萍,帮他自费出版《黄金时代》,共计印制了6000册。

由于不能进主渠道销售,王小波用自行车驮着书,靠着亲戚朋友的介绍,到处上门推销,如自己所说“成了书商。”

这6000册的《黄金时代》卖了三年多,直到王小波去世,还没有彻底卖完。

就像他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说的,他不愿被生活设置,他重新设置了自己的生活,辞职专门写作。

但是他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被认可,且清贫。

为了生活,他还考取了货车驾驶执照,准备万一吃不上饭了,就去开货车。

但不管生活怎样对待他,他始终保持着他的幽默,无论是文字还是生活。

王小波长的不咋地,再加上整天在家,穿着随意。他自嘲说:“我远看不像个好人,近看还是个好人。”

好人王小波还有件趣事。

王小波兄弟姐妹五个,他的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

因为除了王小波,其他人都上班,所以照顾母亲的工作自然就落在了王小波的身上。

王小波照顾母亲一段时间后,就跟母亲商量,可不可以请一位保姆护理老人。

母亲不同意,明明你有的是时间,怎么还非要花钱找别人呢?

王小波解释说:

他们每天上班,下班后都有时间。我成天没事干,哪有时间照顾您呢?

这句听着让人喷饭,但在看似不合逻辑的话里,透露了一个作家的本质。

对于王小波来说,只要醒着,他整天都在思考要写的文章,不存在上班下班,他真的没有时间。

1995年,他的小说《未来世界》在台湾获奖并出版。

1996年,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4月,45岁的王小波因为心力衰竭,在北京的家中去世。

第二天敲门不开,破门而入后发现,他家里的墙壁被挠的全是指甲印和牙印,嘴里也是啃掉的墙皮。

因为妻子李银河当时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等到她匆匆回国后,王小波已经被火化了。

据说在火化的时候,他也没消停。

当时他的朋友胡贝为他办理的葬礼事宜。

胡贝将两盒烟和一瓶二锅头送给了火化师。

结果,那天的火化炉是新进的设备,没怎么使用过。王小波的遗体怎么也放不进去,火化师害怕了,对胡贝说:“我不要你的东西了,你来帮个忙吧。”

原来,王小波可能是个子较高的缘故,腿被卡在操作台的边缘。

胡贝重新整理了遗体,想着王小波也许还惦记着自己的书,又把一本《黄金时代》也放了进去,顺利启动了开关。

这一场小小的风波,让王小波以“波动”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又在谢幕时不忘给世间留下些许“波动”。

王小波去世不久,他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出版。

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出版。

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出版。

……

王小波的生前默默无闻,去世后很快在国内掀起不小的波澜。

人们给了他许多赞誉,评价他是:

行游诗人”、“自由学者”、“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浪漫骑士”……

相关文章

  • 叹逝后成名的人

    今日看了一篇关于王小波生平的文章,唏嘘不已,特作诗以记。 七律·嗟王小波 文/兑 读罢遒文意未平,君何半辈雨风行。...

  • 王小波与二三事

    不知不觉我从自行车上下来,推车立在路旁。学校里静悄悄好像一个人也没有,这叫我心头一凛。多少次我在静悄悄的时候到校,...

  • 王小波

    王小波是作家,知名 我因为他的名字喜欢他 王小波王小波王小波.. 高中隔壁班有个男生 见一面便记到现在 就觉得.....

  • 夜行记-王小波

    玄宗在世最后几年,行路不太平。那年头出门在外的人无不在身上怀有兵刃。虽然如此,见到路边躺着喂乌鸦的死人,还...

  • 好孩子

    王小波说:不愿清醒,宁愿一直沉迷放纵。不知归路,宁愿一世无悔追逐。 王小波有好多语录,我能记的却不多。毕竟王小波的...

  • 老革命生平记

    老革命生平记 黄发垂髫沪江畔,烽烟骤起生活坚。 少小北上自谋生,青年从戎意风发。 解放卸甲学文化,...

  • 一七秋游居庸关

    夜来风雨后, 城上晚来秋。 当今生平日, 谁记杀敌仇!

  • 怀念王小波

    写他-----王小波,绝对是个不曾预料的意外。 我记不起最早是如何知晓地球上有王小波这么个人,但是我记得我最早读过...

  • 随笔丨顾城生平二三轶事(二)

    随笔丨顾城生平二三轶事(二) 文/城北听雪 前言: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著有诗集《黑眼晴...

  • 随笔丨顾城生平二三轶事(三)

    随笔丨顾城生平二三轶事(三) 文/城北听雪 前言: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著有诗集《黑眼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小波生平二三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wb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