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纯粹读书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作者: 静净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09:35 被阅读0次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虽为名著经典,但实在不是本好读的书。要不是顶着“良药苦口利于病、名著难读利于身”的坚定信念,以及边看书边看电影相互促进理解的方法,读下来颇为不易。不好读的原因:

    一是主题误导。全书的主题不是故事,而是巴黎圣母院本身,故事只是其中一个相对重要的分支而已。全书围绕圣母院来写,随之介绍的人物和事件比较多,很多非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场景干扰了读者对故事的理解。读者带着读故事的心去,看到的却是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教堂及其前世今生,看故事的期待落空,思路也会受误导。反过来说,如果读者站在建筑的角度阅读则更容易理解,从建筑的风格、周边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围绕建筑发生的悲喜故事等等。可见,读该书要抱着读建筑、读历史、读文明演变的期待去读,而不是抱着读浪漫文学故事的目标去读。

    二是分支干扰。全书除了主干故事外,其他的分支情节也不少,分支与主干的关系有时并不十分密切。比如对垃圾王国的描写、开场演出的描写、广场上人员的对话、弗洛德弟弟约翰的描述、大法官以及国王的描述等。在读故事的人看来,故事被各种背景描写和分支情节切割得七零八落。假如圣母院是棵树,各种情节是树干、树枝、树叶,故事是绕树而上的藤蔓,那么它的写法就是沿着藤蔓,每上升到一个层次就介绍该层次的树干、树枝、树叶,然后再上升到上一层次,同步又介绍该层的所有树干、树枝、树叶。藤蔓的整体脉络被不同的层分割成一段一段,分散在不同层的树干、树枝、树叶中,需要读者耐着性子看完不同的树干、树枝、树叶,再将不同层的藏在不同树干、树枝、树叶中的零碎藤蔓连接起来,方能看到故事全貌。

    三是背景陌生。毕竟是十八世纪早期的法国,时代久远、文明远隔,加上作者的想象、创造、艺术化改造,那个时代背景对现代中国读者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特别是当时宗教与政府的结合、底层与上层的杂居、专制与民主的一体、自由与封建的融洽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让人难以理解,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习俗与中华文化的差异之大让人难以想象,那种嘈杂混乱又有秩有规、贫困苦难又快乐无忧、冷漠无情又以死相助、阶级随意又等级森严、严刑酷法又合理躲避、看似有情却又无情的社会表象让人难以接受。阅读中,读者对这些困难的克服,对这些现实的接受,注定不会轻松愉悦,注定痛苦缓慢但印象深刻,也许这就是名著苦口利身之所在吧。

    名著当然是名著,营养丰富,滋味很长。一是文化精深。书中大篇幅介绍教堂的结构、风格与历史的关系,分析建筑语言被印刷术打败的深刻原因,描写法国教堂与周边的环境,剖析法国上层与下层社会的华丽外部与黑暗现实等等,都是作者对文明、文化、历史、环境、社会的理性分析与直白素描。这些内容对法国、对建筑、对文明、对人性的探究很有深度广度,是全书的核心和精华,值得认真学习理解。

    二是故事离奇。一个少女,心善单纯、美丽大方,被众多男人看上。她爱的人身为富裕阶层,本想虚伪滥情,逢场作戏,被人破坏后则冷酷消失;爱她的人因神父身份不能光明正大占有,耍阴谋不成而要置她于死地;丑陋卑下的敲钟人危难时刻不怕世俗唾弃勇出手,最终为正义和爱情献身求仁。这个悲剧故事,将不同性格欲望的人结合在一起,将离奇的情节和人性的弯曲挂接到一块,甚至安排少女执着的母亲在临死前找到女儿。这些半神话半宿命论的情节,无不让人匪夷所思,印象深刻。

    三是写法夸张。全书应该是法国版的《官场现形记》,是典型的讽刺小说。讽刺手法很极端,一方面是直接讽刺挖苦,用语言对教士、法官、国王、商人、骑士、哲学家等进行赤裸裸的夸张弯曲,让人发自内心的嘲笑;另一方面是广泛对比,卡西莫多的面丑心善与弗洛德主教的面善心丑、地下破烂王国的慈心严法与路易世俗王国的无情酷法、爱斯美拉达的多情忠贞与腓多斯的虚伪冷酷、宗教庇护面上的博爱无私与实际的做作虚假等等,无不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之中让人看清真相,怒气填膺。夸张的写法下,造就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群体。

    不论是卡西莫多的丑还是爱斯美拉达的美,不论是腓多斯的冷还是老百姓的漠,都不足以与弗洛德给人的印象深刻。全书让我最为感慨、最为同情甚至最多同感的人物是教士弗洛德。他的禁欲清规生活本来很平静,少女的出现打破了他荷尔蒙与理智之间脆弱的平衡。在人的动物性本能逼迫下,多年修养而来的理智与自控迅疾崩塌。理性无法对抗兽性,教规与自律无法挽救自己,最终走向了违背理性满足兽性的灭亡之路。一次不成再次、再次不成三次,他直到被人扯破认清,而不得不为了名誉痛下杀手灭口,最终也毁灭自己。可以想到,作为不得不禁欲的年轻男子,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律与欲望的较量。少女的出现,让理性的脆弱、兽性的猖狂给他带来了明知不能、无法自控的痛苦;而东窗事发后,为人还是为己给他带来了选择的痛苦。相信每个男人都能从他的痛苦和灭亡中体悟到人性的无奈、选择的无奈、名誉的无奈。对弗洛德人性的挖掘,是本书最成功之处,让人掩卷反思,唏嘘不已。

    该书年代久远,作者又纵横捭阖,写法结构、内容情节、文字特色、时代背景各方面都与现代脱节较大,若事先没有阅读准备或观看电影做铺垫,初读可能兴趣不会太大,很难阅读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黎圣母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wc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