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人,沟通这个词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不管你是不是做销售,只要你作为一个人,你都无法逃脱沟通这个工具。
既然要沟通,每个人都希望我们想说的,别人能百分之百的听懂。
但实际上这中间的距离相隔千山万水。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是表达者,我分三个层次,你们感觉一下有什么区别?
一、我所知道的。
二、我所想说的。
三、我所说的。
仔细品味一下,我们发现从一到三是层层递减的。
第一,如果把我所知道的当做100分,那么由于时间的限制,场景的不同(在线下和在屏幕前相比,有些话是肯定不能随便说的),或者外围的气氛等等,我所知道的全部,一定会有选择的表达出来。这是第一次折扣。
第二,我所想说的,与我说出来的内容一定也是有区别的。
比如今天我很紧张、激动,或者心情不好,会影响我的表达效果吧?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子女跟长辈表达,父母跟子女表达、下属跟领导表达,领导跟员工表达,身份不同,情境不同,我们沟通需要注意下面几个关键词的:
表情、说辞、语气语调、饱含感情(否则没有感染力)
比如你跟一个3到4岁的孩子,你会怎么表达?我相信这个时候你会蹲下来用叠音:宝宝,吃饭饭啦!喝奶奶啦!对吗?但同样的语气,你跟同事会这么说吗?肯定不会,那不得肉麻死了。
所以表达时,我们要换位思考,要考虑怎样表达可以让对方更接受我的理念?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训练。俗话说教学相长,表达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
第二个角度是听众的角度,我分为五个层次,你再感受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四、他所想听的。
五、他所听到的。
六、他所理解的。
七、他所接受的。
八、他所记住的。
第五,想听与听到之间。有些人喜欢倒序,有些人喜欢开门见山,每个人的逻辑、爱好、风格都不一样。你讲话的风格与他不对路,可能你讲了100句,他只听到一部分。
第六,听到与理解之间。
你讲的对方能听懂吗?以对方的文化、背景、学识学历、他能理解你的意思吗?语言分为书面化语言和场景化语言。表达的时候尽量少用书面化语言,因为他看起来都对,理解却不同。佛为啥难懂?比如“一花一世界”,到底什么意思?每个人解释都不一样。最好用场景化的语言,也就是大白话来表达。
第七,他理解的就能接受吗?不一定!比如你给小王分配任务,小王的内心独白可能是:“团队那么多人,凭什么你要给我?”
第八,今天我写了这么多,你记住了多少?10%有吗?可能都不一定有。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表达的艺术呢?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种工具:DISC快速识别法。见下图:
把人快速的分为D、I、S、C型,就可以在几分钟内找到与对方契合的沟通方式。这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今天就先不讲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讲的内容,漏斗一共分为八层,层层都会递减。这是表达者的无奈。但它是可以改善提升的,愿我们不断修炼,渐入佳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