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之计划生育
出生率和物种的关系
奇葩说第6季梁建章奇葩说第六季有个辩题“生二孩需不需要争得老大的同意?”特邀嘉宾梁建章现场做了估算,如果中国始终保持当下的1.25的生育率,一千年以后,中国人将从地球上消失……当然,梁教授只是作了纯数学的演示,有可能不到500年,地球就遭遇了彗星撞击,人类可能早就消失了。在《自私的基因》书中,作者给出了另一个极端的例子:
举例说,拉丁美洲目前的人口大约有3亿,而且其中已有许多人营养不良。但如果人口仍按生育率为2的增长,要不了500年的时间,人口增长的结果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人们站着挤在一起,可以形成一条遮盖该大陆全部地区的由人体构成的地毯。从现在算起,在1 000年之后,他们要相互立在肩膀上,其高度要超出100万人。待到2 000年之后,这座由人堆起的山将会以光速向上伸展,达到已知宇宙的边缘。
可见,个体的生育结果会直接决定一个物种的存亡。但我们观察动物的个体数量并没有以天文数字增长,这似乎和表面上看上去的基因自私是矛盾的,如果基因是自私的,t不是该一直生么?为什么在一定的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数量不仅没有快速增长,而且相对稳定呢?
对动物出生率的不同解释
制约个体繁殖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抚育和生育的成本,对某些物种而言生育的成本可能不高,但是抚育养活幼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拉克的理论
拉克认为个体没有无尽的繁殖,而是控制繁殖的数量,更多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拉克认为,个体之所以调节其每窝的孵卵数,绝非出自利他性的动机。它们不会为了避免过多地消耗群体的资源而实行节制生育。它们节制生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它们现有子女的存活数,它们的目标同我们提倡节制生育的本来目标恰好背道而驰。
爱德华兹的理论
爱德华兹更多是从“群体选择”的角度来解释个体控制性生育的行为,他认为物种通过估算当前物种的总数,然后选择自身的繁殖数量,为此他提出了“炫耀性行为”的观点。
他认为大批的欧椋鸟在晚间集聚,或大群的蠓虫在门柱周围飞舞时,它们是在对自己的种群进行“人口”普查。在瓦恩–爱德华兹看来,炫耀性行为就是经过周密安排的群体聚集,以便对动物的数量作出估计。他并不认为动物对其自身数量的估计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但他认为这是一种把个体对于其种群的个体密度的直觉同它们的繁殖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或内分泌的自动机制。
除了炫耀性行为的观点,爱德华兹认为有些物种中,雌性动物需要争取繁殖证。例如书中提到的:
在许多情况下,雌性动物因雄性动物不拥有一块领地而拒绝同其交配。有时,雌性动物由于其配偶被击败,领地被占领,而很快就委身于胜利者,这些情况的确时常会发生。甚至在明显是忠诚的单配留物种中,雌性动物许配的可能是雄性动物的领地,而不是雄性动物本身。
看上去和丈母娘要求女婿买房有点相似,看来丈母娘的行为可能不仅仅是虚荣心,也有可能是基本的本能…………
自私基因理论
不论是拉克从个体角度对繁殖控制的解释,还是爱德华兹从“群体选择”角度对繁育控制的解释,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基因控制下的个体形成相应稳定的策略,以确保自身基因最大可能的得以保留。这个情况,反过来考虑可能更好理解,所有现在留下来的物种,都是基因战争的阶段胜利者,因为他们将自身保留到了现在。
我们根据本章得出的结论是,亲代个体实行计划生育,为的是使它们的出生率保持在最适度的数值上。
对于正在犹豫生还是不生的你,你如何知道那个最适度的数值是什么呢?这个最适度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