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内在动机理论:自我决定而非外部刺激或压力
德西和雷安的自我决定理论
四种外部调节,逐步由外部控制转换成自主性的自我规范。
外在调节:行为受外在奖励、压力或限制的管控
内摄调节:做出那些他人所期待的行为,而不需要外在刺激。只是对外部压力进行应对,而非出于自我意识。比如考试不想得低分,是不想让老师或家长失望。更多会表现焦虑和自责情绪。
认同调节:个体自身能够意识到某项规范或价值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比如上课和完成作业是认为这些活动对以后上大学或者自己选的目标很重要。
整合调节:表现为个体将认同的价值观和规范整合、融入统一的自我意识。
受控动机形式: 外在调节和內摄调节
自主动机形式: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仍被视为外在动机,因为人们还是将它们当作实现其它目标的手段。(内在动机的行为本身就是母的,实施这一行为是觉得有趣或享受)
教师面临的主要动机问题只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活动的价值,并由此将受控动机形式向自主动机形式转变。
自主动机的基础:自主、胜任、关联
自主需要和关联是否矛盾?如何解释?
回应学生的自主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尤其重视人们参与活动的自我决定感。教室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和选择的机会,并将自身显性控制行为降至最低,以此增强学生自我决定感。
自主支持型教师: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询问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的需求,从而进行相应处理。最终是为学生提供学业支持和帮助。从本质上说,自主支持更关注如何沟通传达期望,而非期望的数量多少和程度高低。
控制型教师:倾向试用奖惩手段、社会性比较、外在表扬、外部施压、下达指示或命令。
回应学生的胜任需要
1.首先确保设计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匹配
2.让学生有机会做出积极回应并获得及时反馈(比如安排项目、实验、讨论、角色扮演和模仿、上级学习、教育游戏、创意活动)
3.将游戏特点融入学习活动
4.强调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真实生活(这些活动具有技能多样性、任务认同、任务重要性等特质),尤其注重能有成就感的应用性活动
回应学生的关联需要
给学生灌输"我们是一起的,既要自己学习又要帮助别人学习的观念"。课堂建成为学习社群。
注重纯合作性学习模式: 小组调查模式、拼图模式、剧本式合作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