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吗?我想写。这段经历,对我真的很重要。
能写吗?我所有想说的东西,都能写吗?
写,绕不开你,绕不开我就不绕了。这三位老师,这二十四个娃,对我真的很重要。我的人生,必须有这段回忆。
李老师。一个看起来一本正经,实际上是个比孩子还疯的孩子王,回想起来对李老师的印象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追求完美的固执女人。
其实巧了,我也追求完美,我也挺固执的。一个图书区的标签分类,您的要求加上我自己的标准,前前后后重新做了五次。也许您是看准了我也挺能杠的,美工区的整理也给了我。美工区可不比图书区,材料分类,设计装材料的盒子,整理标签……初次尝试,二次改进,三次升级……哇,终于好了——哇,新买的篮子回来了,全部撤!
得嘞,您说撤咱就撤,篮子也确实比酸奶盒子好看。设计的盒子全撤,设计好贴好的色系、花型的标签全撤,一切重头再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波篮子“上架”后,前前后后也升级撤换过不止一次。
这波操作一直到了十月中旬,终于美工区可以松一口气时,娃娃家的家具回来了。我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周一,升完了国旗,我和惠老师去取了快递,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娃娃家施工。从拆快递拼柜子拼床拼冰箱,到最后抠盒子放篮子设置位置设计标签,那一周娃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陈老师,收玩具了……
因为李老师追求完美的固执,因为我自己挺能杠,三个区下来,我一度魔怔到想给自己的所有东西定点定位做标签……这段经历,这段经验,于我而言,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第二阶段,玩的太疯的妈。
运动会彩排的那个下午,我俩闲着聊天。能想象吗?这个妈进了游乐场娃和老公就找不到她了,有多不靠谱我给你讲个最经典的例子。她们一家三口泡温泉,娃怕水,不敢下,这个妈以一个陌生人的心态走到她娃背后,抬腿就是一脚——生生把娃踹下去啦!这还不算,娃下水哭的嗷嗷的,据她描述,她是一脸惊讶又赞叹的夸娃:“呀,这么勇敢,都能下水了……”总而言之,她娃自那之后再也不怕下水了,这姑且算是教子有方?
第三阶段,人生导师。
11月23日感恩节结束的那一天早上,李老师和陈老师跟我调侃男朋友的事,我眼泪突然哒哒的就下来了。那不是我第一次在幼儿园哭,但却是我第一次被她们看到哭。
“失恋了?”李老师问,我没回答。
“哎呀人生嘛,还长着呢,你还这么小,慢慢来……”陈老师用她特有的那种慵懒而舒服的声音安慰我,我也没说话。
“你们别说了,把人娃说的难受的,别问了别问了……”姚老师拿着拖把过来时说。
当天晚上,就开始了大型追忆现场。我忘记了是个什么由头,反正大家坐在一起开始各种回忆青春的感情。我在那听着,一声没吭。我要怎么说?说我们5月份认识7月份分开,9月份重新在一起,9月中旬再分开11月再重新在一块?说我9月中旬分手那天可是在厕所哭了好几趟才出来正常工作的?说我10月国庆一路高铁哭回去一路高铁哭回来?说我整个十月份下班出了幼儿园就绕着浐灞转圈圈,2公里3公里5公里6公里的走就为了把自己累得半死没空想他?说我为了猜他在干嘛不停的刷微信步数刷网易云听歌次数刷微博?
我整个十月份很努力了,不给他发消息,因为他不会回,我再想他再想他再想他,不会发也真的没有主动发过消息了。我静打卡动打卡英语打卡塞满朋友圈,我很忙我过的很好的假象敌不过他突然的一句想你了,敌不过他朋友圈分享的歌地铁等待配的词我还在原地。
十一月重新在一起,我开心吗?开心。因为我终于不用逼着自己忘掉他,我可以肆无忌惮的放纵自己去想他去看他去问他。
你在干嘛?
我想你了。
我想看你。
可我真的开心吗?如果开心,为什么比十月份分开时的状态还差?我为什么每晚失眠?我为什么暴饮暴食?我为什么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容易发呆走神?我不能提中间相处的点滴,因为我不想再陷入指责你和贬低我的怪圈。
那天晚上听到李老师的一段很类似的感情经历后我终于忍不住了,跟着李老师把我心中的这些委屈说了个七七八八。以过来人的身份,李老师理智的给我剖析了这个人、这些事,睿智给我提了建议。
抱歉,我没听。
因为那会机票早都订好了,对啊,我第一次坐飞机,就为了见你。我有犹豫有纠结吗?有,可是我更怕失去你,可是我真的很想见你,我想你,很想。
12月的第一个周五12月7号我去见了你,12月的第二个周五12月14号同一个时间点我在看见李老师的那一瞬间就嚎啕大哭。怎么会有那种奇葩事?你怎么能问我那种问题?李老师当时恨铁不成钢的问我:为什么要去看这种人渣?
那天晚上我给某个人打了电话,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那天晚上我不停的翻看聊天记录翻看通话记录,当所有事情的时间点重合,整个过程在我脑中清晰后,我心如死灰。那晚,我彻夜未眠,长这么大真的是第一次通宵啊,看着天花板的灯一点点没有光,看着外面一点点亮。清早8点李老师给我发了消息:“你该清醒了……”然后,我睡了。8号9号跟你在一起的分分秒秒,15号16号我躺床上在半睡半醒间轮回再过一次。
12月的第三个周,我删掉了你所有联系方式,然后,彻底崩溃。吃不进东西走不动路做不了事,正常生活都成问题的时候,实习生欢送会要出节目。所以,我要唱歌,情歌串烧到我这句不能断;所以,我要朗诵,激情的朗诵到我这句不能垮。
我是个人啊,还是一个本身就不怎么坚强本来就容易哭的人啊。在又一次排练完我在厕所哭到整个人要死的时候,我靠回忆拼着试出你的微信号,加上;再又一次结束整天的工作回到小区哭到喘不过气的时候,我拨了你的电话……
12月的第四个周,也就是这个周。12月的第四个周五,也就是今天,实习生欢送会。快让我精分的节目结束了,我本能学习到更多的实习,也结束了。
李老师给我教的最后一个道理是: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
对,绝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工作不比实习;社会不比学校。我也早就不是一个学生,我22岁了,我成人5年了。
回头想整个实习的经历,所以我是有多幸运遇到这样的三个老师。我能玩能教的李老师,教给我那么多的实用教学技巧,包容了我后期那两周的工作失常,拿自己的人生阅历给我的人生指点迷津。
我乐观的姚老师,唱着歌拖地洗盘子抬床,时常犯迷糊找不到手机,偶尔吐个舌头卖个萌。整个实习期间姚老师给我们三个实习生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把那啥啥一弄就休息去,剩下的我来弄。这般照顾我们,搞的最后不帮忙干点啥都不好意思。
老实讲,换我是保育老师,面对三个免费劳动力,我能不为所动,仍然自己忙活吗?我是打问号的。所以姚老师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人要有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导自己做事的准则,是不被任何外因改变行为的底线。工作,感情,都该有底线和原则。理性,需要底线和原则的捍卫;理性,不能被感性一再裹挟!
还有我佛系的陈老师,对什么事情看得都很淡,她的情绪好像永远都是那样。像水,生气的时候激起点浪花;平常时涓涓流过。我至今记得9月初李老师的那些戏谑:“陈老师终于发火了……上一秒温柔似水,下一秒暴跳如雷……你们能把陈老师气成这样,看你们多厉害……”
淡,看淡。不急,不慌,不忙。我俩都姓陈,但做事的方式完全不同。我必须得承认,有些事急不得,有些事求不来,有些事你就等,有些事你就得认。
结束了,四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不否认整个实习过程,我很痛苦。我的状态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到崩溃。我不认为痛苦是财富,但我如果不从这么痛苦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我还真对不起自己。
不定律程序是最难以戒绝的行为。原谅你,是变相宣告你的行为没有代价;不原谅,我们的关系就走到了尽头。
死棋,无解。
我花四个月明白了三个字:不将就。
谢谢李老师、姚老师、陈老师四个月的照顾,在迄今为止最灰暗痛苦的四个月里,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运。
文:2018年12月28日
END
我还写过——
(点击可跳转原文链接)
-
22岁,不哭
-
只是,你别活成了自己的影子
-
国庆——演了纸戏剧,开森~
-
月有阴晴圆缺
-
实习 | 仙女俱乐部~
-
他们
作者:陈陈。
没有岁月静好,只有砥砺前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付出 | 得到 | 代价
—陈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