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哥哥专辑
“高”山仰止,“辉”映青丘——悼高辉先生 作者 | 马圣泉

“高”山仰止,“辉”映青丘——悼高辉先生 作者 | 马圣泉

作者: 浅墨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02:36 被阅读0次

    高辉先生走了。得到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身体健壮的人怎么可能说走就走呢?但当真实摆在面前时,又怎能不痛惜?他的音容笑貌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开来……

    初识高辉这个名字,是起于一篇马老师对高辉创作的长篇小说《河东》的读后感。文章题目是《一部斑斓多彩的农村改革变奏曲》。文章在最后特别提出:“临朐长篇小说创作是我县文学创作的软肋,在这一方面,高老师在20年前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今时光如梭,高老师一定会有更新更好的作品而世。”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老师的名字就有了崇敬和仰慕之情。因为是业余文学爱好者,我们组织成立了一个散文创作交流群,没想到高老师就在此群中。又加上经常在其公众号《断桥村落》留言,一来二往就熟悉了,不久他即来信添加好友。我在其公众号文章中也多有唱和,渐渐成为无话不说的心灵挚友。

    物欲横流的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世俗化,有时甚至还成为利益的纽带。而高老师却不以金钱地位论英雄,为人处事也总是谦逊和蔼,丝毫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也不论你出身多卑微,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瞧不起人的话,甚至连一个动作、一个令人难堪的表情都没有。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和风细雨,加之对人又和蔼可亲,就像一位本家大哥一样地对待你。话里话外,总叫人感觉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流淌。时下,这样的知音已不多了。我一个扎觅汉的,何德何能?受此礼遇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也就是说就是他拿人当人,这也是让我特别欣慰和感动的原因之一,同时又被他宽厚仁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因为马老师对《河东》的评价甚高,且《河东》在世纪之初曾获过潍坊市“五个一”工程奖,所以心里就有了想问其要一本书的想法。但俩人从未谋面,也仅仅是在微信中畅谈,再者,一本书也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人家送是一回事;要,又是一回事。故虽有想法,也只仅仅是个念想。因得知其在沂山景区工作,故每当他发生一篇文章后,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第一时间点赞支持。有时,也会与他唱和。我的一篇小诗高老师认为很好,就第一时间发在了沂山风景区的公众号上。我清楚地记得题目是《沂山飞雪飘进了诗词之中》,我亦在文后留言感谢高老师抬爱,愿为景区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并顺祝文旅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好像是过了春节后(2020年),高老师借调到纪委从事文字工作,因忙于公务,故公众号文章发的不是很多。联系也就不大频繁,我对要书一事就不再启齿。一个雨天的下午,王振国给我打电话,说高老师在家里又找了两本《河东》,让我们抽空去纪委拿。我们就一直跑到民主路县委门口(我们以为县纪委在县委院内),结果一问,县纪委已搬迁至东城原地税局办公。于是我们冒着风雨到了纪委。传达室里也已经给准备好了,由于当时已下班,我们顺便要求高老师出来吃顿便饭,也算认识认识。他委婉地谢绝了我们的邀请,并说来日方长。这本书就当“见面礼”了。书到手之后,因之前有所了解,又有评论在前,故阅读可谓得心应手。尤记得文中《序》是由原山东省副省长马连礼撰文,他对于生长于弥河岸边的文学青年大为欣赏,并对其构思提出建议,修改完善后方成就这篇浸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上乘之作。在本书结尾《代后记》中,高老师说出了这样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始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问世比生一个孩子都难”。其中的艰辛,非外人不足为道。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他从上海码头上的一名普通工人蜕变为文学的爱好者、实践者。当时由于他的一篇散文《故乡的小河》的发表,在报社引起了不小的反应,为此报社还加了编者按。此后该文在上海首届文化艺术节被作为创作成果展出,因而促使他走上文学之路。而舅父的去世(1994年),又在其心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在各种情形交融之下他创作的短篇小说《舅父与河》发表在《青岛文学》上,成为他的处女作。这也算是对这位文艺青年的一种鼓励和鞭策吧!从此,他算真正迈入了文学的大门。

    时光荏苒。高老师长篇小说《青丘穆陵传》即将付梓之际,因困于疫情,诗会就会成为我们之间相互交流切磋的方式之一。尤记得新书序言由祝红蕾发出之际,我亦作一顺口溜以和之,并对这几年来高老师耐得寂寞,扎根山区,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介沂山(镇山)文化的举动所折服。现不揣浅陋记之(在文后补录),以表高老师之锲而不舍的精神,并对高老师把文学视为生命的做法颇为欣赏和赞同。高山仰止,这也正是我等文学爱好者学习和行动的楷模。

    2021年国庆佳节的最后几天,由于书已印刷成册,群友们也只是在网上畅谈,并未在现实生活中见面。为促使这一计划成真,同时为《青丘穆陵传》借风起势,从而把沂山推得更高更远。临时决定去沂山雅舍,同时完成大家相聚的这么一个美好愿望。本已在群中做好接待及行程准备,然“金宝禅师”因公务在身,只好另行安排。在兴隆新村路南,我第一次见到了高老师。温文尔雅,说话总是和风细语。因我与其同车,有劳“三清大夫”驾驶(我不会开车),在路上,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青丘、穆陵。实际上,小说中的人物已经渗入到他的骨子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有青丘的影子。从三清岩到布雨台,从龙涎泉到熊云峪。谈起了他创作的一些背景及因缘,其实,促使其著作得以汇集成册,“凌云轩”也起了很大的外在促进作用。因兄妹俩对沂山文化情有独钟,所以临时起意为推介沂山做点文章,他也不负众望一气呵成。其实,此长篇玄幻小说就是借用金庸笔法,实也是虚,虚也是实。在虚幻之间其实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正如高老师所言“草蛇灰线,伏笔千里”(《青丘穆陵传》p411),细心的读者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其实,人生不足百年,转瞬即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些相对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每个生物个体应当仔细思考和慎重选择的问题之一。无疑,高老师在这方面做到了,并且做得相当好。我仿佛又看到了他在沂山陋室中伏案直书的情形,也从中看到了他内心坚定的信仰和在困难面前不屈的毅志。

    在沂山工作室对院落进行简单清理后(因雨水丰沛原因,野草很多),我们一行便直奔穆陵关。此前由于“毒门呆哥”君一直未得余暇,穆陵雄关的影子总是缠绕着它。今天恰逢国庆假日,加之高老师作陪(他自言是一名合格的沂山导游员),呆哥亦是欣喜。我们在穆陵关参观碑文后,又到关顶村西长城岭上寻找那兵戈铁马的历史遗迹。回县城后,高老师把宫德杰整理得的碑文以及与穆陵关附近的有关传说,如常将军庙等一一发送与我。让我在了解厚重人文历史的同时,又对高老师的人品产生了深深地依恋。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特别是当事业处于人生底谷的时候更应如此。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当他在你面前已无任何遮掩,其实你在心里已经认同了他。这种交往无任何功利性目的,因而也更叫人感到愉悦和幸福。高老师就是这样的兄长,宽己待人,严己律己,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之间精神上达到了一种高度的默契和共鸣。

    今年他还计划写一部纯文学小说(已写了三篇,是关于奇石文化的,前一阵子还让我揣摸其中的创作主线),不同于《青丘穆陵传》,亦不同于《河东》。其实,他是在向文学发起新的冲锋。只是,天不假年,天妒英才。在那一堆的文稿中,他已付出太多。也许他太累了,需要休息;也许他已找到了心中的桃花园,正欲展翅翱翔。也许他心无旁骛地正做他正喜爱的工作,但愿天堂中也有文学的进修班,因为他始终在创作的路上,从来没有停止,即使是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他走了,走得那样安然,仿佛世界不亏欠他什么。可是我分明感到,我们其实亏欠他太多,太多。也许他有太多的牵挂,师母贤惠善良,女儿聪明伶俐,且学业有成。可仿佛又没有牵挂,在尘世中行走,“有”即是“无”,“无”就是有。可不是吗?无论高居庙堂还是偏安一隅,若干年只剩下一捧黄土。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无论是金钱还是荣誉,地位还是权利,都如过眼烟云。唯一能够影响和传承的,正是那默不作声的文字。当然,有人会认为那都是些虚的东西,不实惠。可是细想一下,仿佛不是这个道理。其实,那文字就是人的精神的凝结和性格反应,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和满足的东西,在精神世界里得到慰籍。没有人约束,也没有人限制。那称之为自由的东西,在时代的车轮下,愈来愈发出夺目的光辉。就如挂在天上的星星,它无声无刻都在看着你,注视着你,可惜总有一部分人没有感觉到、意识到。只是,当身痛力乏之时、当有闲暇时,我们能否能够静下心来,多多思考一下“人生”这个平凡而又有哲理的话题,如果还有人执迷不悟,那就到墓地去,那是最适合沉思与修正的地方。“其实,墓地和人世,这一个不过是那一个的倒影罢了,彼此望过去都荡漾着涟漪。但是,很难说,哪一个是现实的,哪一个是虚幻的”(路也《墓》2014山东作家作品年选P241)。也应对自由这个丰满而睿智的议题(即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以上只针对主观因素而言,非客观因素。),来一场思想的风暴与洗礼。

    今夜无眠,阴郁的月光正播洒着清冷,直刺着人浑身疼。为什么偏偏是他?毕竟,他才只有55岁。难道说天妒英才?难道就不能再多宽限几年?女儿还未成家,她的父爱也不能缺失!还有师母,孤苦伶仃。人人都说老天有眼,可眼在哪儿?不知上帝的裁决是否公允?……不知不觉中,泪水已浸润了我的脸颊。活着,活出个样子来!朦胧中,高老师从影子里走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他的音容笑貌依旧如昨,仿佛从未离去一样……

    附:

    行走长城岭

    烟雨朦胧拜“长城”,故国山色一揽中。

    青丘穆陵似摆渡,儒雅诗意赛长风。

    白浪迷梦醒五更,狐界凡生再相逢。

    四大皆空君为尊,浩瀚卷帙纵情生。

    石轩书屋聚高朋,堂前幕后话“动”能。

    孜孜不倦终无悔,墨溪潺潺汇大成。

    三生三世跨征程,几根细线穿云生。

    得其神韵教化远,心存善念福寿增。

    漫卷诗书觅影踪,热血汩汩未觉冷。

    青春一晃悄然去,喧嚣红尘更不争。

    千里追剧顺蔓藤,小家碧玉脉胳承。

    世间多少千古事,人文画卷启明灯。

    图片

    “青丘”缘

    一纸文字书香,没过月夜曙光

    在白与黑的暗场,较量

    自由,束缚;困顿,安康;

    卑鄙,高尚;清晰,迷茫

    铺满前进的路上

    梦在青丘,家国安邦

    静,花草呈祥;动,思绪飞扬

    桃园是梦想,乾坤胸中藏

    一字一句,直逼心灵之窗

    率性,活出最本真的模样

    擎一株火炬,奔赴大漠路上

    洒下凡星点点

    照在那不起眼的书桌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山仰止,“辉”映青丘——悼高辉先生 作者 | 马圣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ab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