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记》之惑

作者: 小茉莉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3-17 23:29 被阅读0次

今天无意中看到郑振铎先生提及东游记的故事,该故事记述如下:

东游记叙圣僧东游,扫灭妖怪,恰与西游记成一对照。所谓“妖怪”,皆抽象名词之人格化,甚似彭扬(Banyan)之天路历程,而变化更多,取境更为复杂。信笔写去,似无结构,似每段各自为篇;其实全书是一气贯串下去的。

作者为清溪道人,有世裕堂主人的序,序上题着“己酉岁”,观其纸色及印刷,当是清初的作品。

不得不说“ 圣僧东游,扫灭妖怪”这几个字的确吸引了我,于是很想查找这部书,结果非常失望。兹列度娘上查到的东游记如下,以备不时之需。

《东游记》是明代吴元泰创作的神话小说,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共二卷五十六回。

主要内容为八仙的神话传说,记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龙太子摩揭夺走蓝采和的玉版,于是八仙和龙王大战,最后由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上)”:《四游记》,其书凡四种,一曰《上洞八仙传》,亦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传言铁拐(姓李名玄)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则别成道,是为八仙。

一日俱赴蟠桃大会,归途各履宝物渡海,有龙子爱蓝采和所踏玉版,摄而夺之,遂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请天兵来助,后得观音和解,乃各谢去,而‘天渊迥别天下太平’之候,自此始矣。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又据《东游记传》,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谓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

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吕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版投水而渡。其余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亦各以纸驴、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终俱得渡海。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脉望馆抄校本《也是园古今杂剧》有《争玉版八仙过海》一剧,即演斯事。

《东游记》是13世纪创作的图书,作者是威廉·鲁不鲁乞。

威廉·鲁不鲁乞:法国方济阁教会传教士,1253年春,法国国王路易十世(Louis X)派其以传教为名出使蒙古,1254年访问过蒙古、南宋后写下此书。

相关文章

  • 知者,智也

    知者,智也。人有惑,故问之,思之,解之。惑已生,审问之,问惑之根本;继审问,慎思之,思惑之因由;慎思毕,善...

  • 下水文言文 “豁”然开朗

    “ 豁”然开朗 世人皆有惑,孰能无惑,惑而不解,其为惑也,惑而解之,其为朗也!...

  • 《梁祝》:性别之惑、爱情之惑、时代之惑。

    徐克拍《梁祝》会是什么样?看完后,感觉这部电影真的很“徐克”,漂亮的光影、先锋的意识外加插科打诨的幽默,像《青蛇》...

  • 无惑集-名来

    韩愈语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故取无惑,意在从师 矣。

  • 《木皿言喻》

    千里赴焉,寡意薄,落落落。 山水有之,木兮枝,惑惑惑。 霞之缱绻,余情未了,终是皓白。 南雁荡山,古道西风,离惜之...

  • 破惑

    韩愈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解, 食不知味, 夜不能寐, 故要破惑。 破惑需寻觅 方有柳暗花明又...

  • 一江纷乱  恍如新生

    一江纷乱,逝去无声。 生女多情,情多易扰, 扰而易惑,惑之不解, 解之烦忧,忧之而思, 思之不眠,眠少易怖, 怖之...

  • 秉烛丹心 润物桑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黄粱一梦,情归何处

    黄粱一梦,情归何处——剧《东游记》有感 文/语小滴 图/网络 有言,“天下合久必分。” 人间动乱,是妖魔群生之象。...

  • 每日名言

    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游记》之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aw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