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保研考研群老大安徽吴老师交给我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抽空写一篇关于挥弦前三年成绩和保研程序的资料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心里就琢磨着,兹事体大,可马虎不得,倘若差事给办砸了,这江湖也就算混到头了。于是,赶紧码字,呵呵。
请允许我先写几句题外话,就当作一个说明。
挥弦能跨专业保研成功,作父母的自是为之欢欣,然而个中甘苦也只有挥弦自己知晓。故,其实这篇文字由他来写更为妥当,何况能将自己经验无私分享给一众学弟学妹,确乎善莫大焉。然而,考虑到他时间可能有些紧,我便不忍心转嫁任务了。本文只就我所理解的一些关乎保研的事儿聊一聊,作为一种个体认识,难保无偏差,所以仅供大伙儿参考,是否真能说出些个子丑寅卯来,殊无把握,只秉持知无不言而已。
先“纠正”一下吴老师的任务要求中“程序”二字。因为保研程序基本是固定的,全国有资格推免的高校在程序上大同小异,都官网上可查,自然不存在经验之说。譬如说成绩(绩点)计算规则,综测排名规则,推免途径包括且不限于学业保研、竞赛(科创)保研、支教保研等方式,时间节点等等,均为相对固定的规则或政策,也没什么走展。如果把保研看作一个大型的游戏,参与者适应并遵守规则是必须的。
下面我想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聊一聊保研,必要时会结合一下挥弦保研的某些想法做法加以说明。
先说客观罢,侧重于对客观的认识理解。这里所谓客观,就是保研必须把握的一些客观条件,也包括争取保研过程中必须接受的刚性规则。首先是学校推免率,占比越大,机会越多。北理的推免率不算高,当然也谈不上低,前几年就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即使扩大,至多也就在百分之二十上下水平,不过,根据今年最新数据,保研率达到了23.6%,但是仍旧不足四分之一,这就决定了具有保研志向的孩子必须用实际努力去适应这个瓶颈。
有了保研率这个瓶颈,自然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即综测规则及排名。我个人觉得北理综测的规则还是相对公平的,其实综测加分的机会很多,比如参加各种竞赛、担任学生干部、各级各类荣誉等等,换句话说,只要你肯用心参与,或多或少都有回报。当然,本科前三年的学业成绩在综合排名中占比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比如每学期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就是一个直观的指标,前三年能连续获得一、二等学业奖学金,保研机会就会很大。又比如大伙儿都知道的挂科问题,那可是硬杠子,一旦挂科哪怕一门所谓水课(据说此规则已有所松动,要求挂科不超过一门)就可能让保研梦断彻底凉凉。
前述客观条件综合起来可以一言以蔽之:万般皆下品,绩点最重要。如此说来,是不是成绩中等就没戏了呢?包不同先生的口头禅告诉我们:非也非也。在不挂科前提下,成绩中等照样有机会保研,取长补短便是,比如高级别竞赛获奖、支教保研等最终也能殊途同归。以挥弦为例,前三年每学期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而他参加的竞赛也不多,也很少有竞赛获奖,于是他就只能走成绩保研的路子,至少他感觉这样稳妥一些。所以我特别想提醒孩子们,不能因为某一学期成绩不理想而放弃希望。
现在我得引入第三个客观条件,就是时下流行的概念:内卷化。所谓内卷化,本是一个社会学或者经济学名词,至于含义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但是,我必须谈谈对内卷化的理解。我认为内卷从来都存在,从这个词汇本义讲是指一种非理性内部竞争,只要存在社会生活形态,内卷就必然存在,只是因为矛盾的可控性而使之不能成为主流形态而已。我这么讲或许不够清楚,换个说法,挺简单,内卷化就是“僧多粥少”的必然结果。保研由于前述条件作用,内卷便呈现出可见可感的模式,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抱怨不如理性看待并适应,毕竟,竞争从来都是常态。
客观条件中第四个是饱受诟病的知乎。这我得好好聊聊。江湖上有传言,知乎是年轻一代的专利。记得当初我因为儿子在知乎上回答北理大物考试一事上热榜后,我便注册了知乎账号并溜达其间,好友们就揶揄我老黄瓜刷绿漆装嫩,说什么知乎是年轻人玩的,但我仍然自此长驻知乎。个人以为,知乎是那些有保研理想的孩子们获取信息的优良平台,这个平台上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虽然芜杂,但是如果采取一种批判吸收的态度,是能够从中获取任何想了解的信息——诚然,知乎的答案也有因答主情绪化而失之偏颇的时候,但对于立志保研的学子而言,它的确能够提供更多的来自于保研上岸者的经验,包括学校、专业、导师、乃至某个专业的发展见解等等不一而足,我的建议是兼听则明,独立判断。
顺便提及一下自身学习能力,它决定着保研途次中能否始终保持中上游学业水平。当然,对于考入北理这类学校的孩子而言,这个似乎不是啥问题,差别及其后果只能从主观努力程度去解释。所以,这一点勿需多言。除了以上,其实还有一些客观条件的,但是它们并不对保研本身起主宰作用,譬如说家庭是否有足够的期待和支持等,因为观念也不是不能改变的。
接下来,聊聊主观方面的因素,这或许更易于某些经验的分享。其实大家从任何高校的推免工作办法中都能够弄明白,争取保研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需要累积本科三年的所有成绩,形象一点说就是得憋足一口气。我认为,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目标、为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判断,做出规划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毕竟客观的内卷时刻都存在着。记得17年孩子得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便和孩子有过一次简短的交谈,中心内容大约有四条:一是真正的大学生活不会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玩,我希望他能把大一当作高四来读,假想自己并没有考上而必须背水一战,这是一种让他保持谨慎的暗示;二是我明确告诉孩子我们这个家庭不需要他本科毕业就工作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建议他进校起就要想到要读研,这一点孩子很接受,这就相当于主观上让他有了明确的目标;三是最现实的——确保不挂科,先把英语四六级尽量高分通过,这样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这是对应客观条件的一个建议,甚至是要求。四是告诉挥弦,图书馆肯定是个好地方。后来的事实是,在孩子入学大约两个月后,一次电话中他说到了很累,我问和高三相比如何,他说差不多吧,听了这话,我心里感到欣慰,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我知道,挥弦已经有了目标,也开始为实现目标做出努力,接下来可能的情况就是要么因为不能坚持中途铩羽改弦更张,要么苦心孤诣通过勤奋去满足那些严苛的推免条件。而作为父母,母亲负责保障,而我选择了以家书的形式来给予他维持目标的心理力量,如今看来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支持。从孩子入校起开始,我会不定期地根据一些事件或者我想到的某些需要提示孩子的东西写成文字发布在个人简书中,目前有廿五封书信,收在简书个人文集《与子书》中,我想我还会坚持写下去,相当于父子间的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心灵交流罢。
写到这儿,我忽然发现我无法完全回答吴老师说的“获得推免资格后申报保研学校和专业过程”,因为挥弦没有参加其他学校夏令营,我建议过,但他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保本校,我尊重他的想法。至于专业选择,倒是他在年初就已经确定了,通过认识的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学长了解了一些相关信息,邮件联系了心仪的导师。导师建议他弥补一些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毕竟跨专业了。而这些都是在获得推免资格前就进行的。
最后,我把前述作个小结,就当是这篇文字的结尾。
关于保研,首先,要看主观上是否愿意读研,如果有意愿,那就从大一开始要在乎学业成绩,合理利用时间,协调社团活动和学业上的精力冲突,古话说“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得力争上游,不得也可中游。根据客观条件,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无法保研,那就要准备考研,至于啥时候进行考研准备和怎么准备,这个我可说不上来,有心人可以去知乎上了解一下,我个人认为早准备比晚准备好。其二,确立了保研这个目标,剩下的就只是靠自身的勤奋努力,这完全取决于主观上的态度和对目标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主动了解相关信息,方式很多,可以向学长了解,也可以知乎上去邀请回答,还可以请教老师等等,根据自己兴趣、专业前景、学科在高校的地位,有哪些招生的导师,他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外推和本校以及专业层次比如专硕学硕或者直博各自的利弊等等,这些都要尽可能抽时间去了解,这就跟决定去旅游,选定了目的地得提前做攻略一样。其三,想保外校最好还是参加该校的夏令营,争取获得优秀营员,认真准备面试,那样更有机会,当然也存在被放鸽子的可能,但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占比很低。其四,要记住,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具体选择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以上四方面都应该是在推免正式开始前去完成的,至于获得推免资格后几乎都是程式化的了。
写了这么些,感觉有些拉拉杂杂的,太长的文字会让人厌烦的。作为个体认识,未必完全正确,但愿能对大伙儿有点用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