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天,大家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觉得生活无聊。没结婚的,想要赶紧找个男朋友结婚;结婚生育期(无工作)的,嫌弃柴米油盐,琐碎无趣。根源在哪呢?现在,我们不防先来认识一下无聊。
在心理学中对无聊定义是这样的:无聊是“一种注意力倾向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符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也就是说,你想要的生活状态和你目前的生活状态不相符了。
无聊感的产生原因:一是外部刺激强度;二是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是我们打败“无聊”的根儿。)
其中情绪起到调节作用:积极的情绪状态,具有清晰自我认识的人较少感觉到无聊;相反,那些不清楚自己需求和愿望,生活没有目标和意义的人会更多的感受到无聊。
转移到生活里,可以折射出,你的生活太过于平淡无奇,太过于“风平浪静”,没有挑战 、没有新奇 、 没有目标 。因此, 享受不到战胜自己后的喜悦 ,享受不到完成一项任务获得的骄傲,享受不到周围人们赞美的眼光,久之,没有了自我肯定,内心空虚,无聊滋生。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理论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人是先满足生理需要 --然后是安全的需要 -- 归属和爱的需要 -- 自尊的需要--最后的是自我实现。
单身人士大都卡在第三层需要上面,即爱和归属的需要,我们彼此需要爱和关心,以及照顾。我想是因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父母给予的爱和照顾不像小时候那么无微不至,甚至有时候,需要我们要在他们面前故作坚强了。而身边朋友的爱和照顾,相较于亲密关系,还尚不足。况且,这个年纪,身边的单身人士越来越少,可以花大量时间陪自己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数,导致归属和爱的需要缺乏。这就不难理解,到这个年纪单身人士的恐慌和苦闷。
而婚后正值生育期的女性,更多的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包含内部自尊和外部自尊,内部自尊指的是自我肯定,自我认同;外部自尊是外界社会给予的肯定和尊重。因为生育期女性身体的限制,被迫离职,较少的参加社会活动。从而,外部自尊无法充分得到满足,久之,内部自尊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自尊缺乏,无聊滋生。这二者,共同点在于,缺乏交流。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圈子,需要社交,并且从中获得能力的肯定以及他人的尊重。因此,女性拥有具有挑战性/有趣的工作,或是属于自己稳定的社交圈子,对于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来说,至关重要。而这个时期,又是全球已婚女性(丁克除外)避免不了的。因此,不防趁着这个时候,培养自己没有建立起来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技能;再或者,追一部自己喜欢的剧;学习熬一碗好吃的营养粥,学会煲一锅健康的美味汤,学会做一道爱吃的硬菜;了解一些育儿的小常识,听一些舒缓音乐,动动脑子做点智力题(就想着开发宝宝智力了,这个的确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实在无聊了,做做家务也好.......
调节方法:
1.培养积极情绪状态,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详细的规划(长期和短期)。长到人生轨迹的规划,短到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要达到的目标。把自己每天的目标写在便利贴上,每完成一件,划掉一个的感觉会超级爽。----这是成就感的来源。
2.建立仪式感。仪式感,就是“小题大做”,就是把所有引起改变的事件,无论大小,赋予新鲜的意义。隆重的给予重视。过节的意义也在此。“今天是宝宝第一天上学?今天是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今天是自己25岁的 开始?今天是自己追剧完结的一天?......”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值得高兴和庆祝的事,这样你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是加强外界刺激感。
3.把时间变现。哪怕是自己第一次做一道新菜,哪怕是自己看一部新剧有了新的感悟,这些都是成长的痕迹。记录下来。记录每分每秒都是如何从自己的生命中划过的。----这是充实感的建立。(写日记是个好习惯,但不要像我一样,只有心情糟糕了才会写,哈哈)
4.定期运动。具身认知学告诉我们,身体和情感是相通的,身体的改变会改善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因此,动起来吧,先让自己的身体告别无聊。
注* :懒癌晚期患者,不适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