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因为家务,因为家里的一些事物,导致自己产生了情绪。
我内心的这些情绪,其实核心问题不在于他们,而是在于自己,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自己不能对现状舍弃,深层次的其实是,自己没有能力舍弃现状,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面对现状,无能为力改变,才是核心问题。
我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一种生活习惯,保持一段时间就换一种方式,或者说,不管什么事物,进行到一段时间了,想要逃离,不想面对,跟我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一段平稳的时间段,而后爆发出的情绪,情绪感受里,就有特别的想逃离,想打破现状是有非常大关联的,是一种本质的延续。
也就是说,面对现实生活中,经济的窘境,内心里还是有很大压力的,表面看其实是非常淡定,我接纳现在的状态,但其实内心里还是有情绪,当积累到一定时候,情绪就会爆发一次。
我的生活习惯,过段时间需要调整,也就是说,我在家庭里,没有做到身心平和的融入进去,也是一个刻意为之的过程,所以,也算是消耗自己,消耗自己的,肯定会产生情绪,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释放。
消耗自己,肯定会产生情绪(这句话不知道正确不正确)。
面对孩子也是,当对孩子耐心好的时候,也只是能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要不反弹,要不也有一个爆发期。
因为要对孩子有耐心,所以要心平气和的和她相处,“因为要对孩子有耐心,所以要心平气和的和她相处”不是一个自然的呈现结果,而是刻意为之。
因为是刻意为之,其实是有一些消耗自己,也会产生情绪,这些情绪积累着,到一定的时间段也需要释放。
总结一下:自己对家庭关系,和金钱的关系(现状),与孩子的关系,都有一种,想达到真正的接纳而刻意为之。
但其实我内心深处还做不到真正的接纳,我的行为表现又有一点过了(想要刻意的表现出自己是真正的接纳)。
当自己内心做不到真正的接纳,而自己表面又想要能够真正做到接纳,这个失衡,会导致情绪的产生,所以当有关联的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有情绪产生。
解决方法是:承认内心里,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接纳。
我就是想改变家庭经济现状,但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
我就是想改变跟父母的关系,我就是想无条件接纳父母,但是自己现在还做不到。
我就是想要耐心的陪伴孩子,好好引导她,但我现在还做不到。
接纳自己的做不到。
但是从做不到,到做到,这中间是有很漫长的过程的。
怎么样才算做到?做到的程度如何?
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我一直在追求不断的更好,而忽略了当下的好,无法享受当下,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我现在这个当下,一定是比之前要好。
也就是说,我一定是比之前进步的,就可以了。
或者说,我现在就接纳,我内心里不接纳当下现实这件事。
我允许内心里不接纳现状,这件事,允许这个情绪自由流动。
接纳自己的不接纳,才更更好的接纳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