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3章4-6节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保罗在这里对比出真爱的特质。首先,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恒久忍耐就是在受到挑衅时仍坚忍下去。恩慈就是积极的善,努力缔造别人的利益。爱是不嫉妒别人,却因别人得尊荣而高兴。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爱心知道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赐的,而人完全没有条件骄傲。甚至连圣灵的恩赐,都是神全权决定如何分配的。所以,不管所得的恩赐是何等引人注目,也不会骄傲,或不可一世。
爱是不作害羞的事。如果一个人真正凭爱心行事,他会是个有礼和体恤别人的人。爱是不会自私地求自己的益处,而是关心可以怎样帮助别人。爱是不轻易发怒,而是愿意忍受别人的轻视和侮辱。爱是不计算人的恶,即是不会断定别人动机不善,不去怀疑别人的行动,而是正直的。
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人的本性中有些卑鄙的倾向,就是喜欢不义的事,尤其是不义的行为能为自己带来好处。这却不是爱的精神。爱只喜欢真理的胜利。
凡事包容的意思,可以指爱是凡事以忍耐面对,或是指爱将别人犯的错失收藏或隐蔽起来。包容一词可以翻成“掩护”。爱不会毫无必要地将别人的过失公开,纵然在必要时会很坚定地对犯事的人施行合神心意的惩罚。
爱是凡事相信,即是对别人的行动和事情尽量作出最善意的解释。爱是凡事盼望,即热切地期望一切事最终会有最好结果。爱是凡事忍耐,即忍受逼迫或恶待。
我们所处的社会,常常把爱与欲混淆。与欲念不同,神的爱是向外的,是为别人的好处的,而非向内为自己的。爱是不自私的。这样的爱并不是自然而有的。只有神帮助我们剔除欲念和本性,我们才可以不计回报地爱别人。我们愈像基督,就愈能爱别人。
祈祷 主啊,请将信心和盼望并存在我的心里,使我可以真正的去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