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道随言

莫道随言

作者: 昉之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23:34 被阅读0次

《渡湘江》是杜审言的另一首诗作,他是杜甫的祖父,与张易之兄弟(面首)二人交好,后因唐中宗时期其兄弟没落,将他流放至南方的峰州的途中经湘江所作: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其中“迟日”是为用典,取自《诗经》“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迟日为春日,另一层隐意为生机盎然,与其处境有着鲜明对比,如那“悲”字。


修改下……。

乌卓大哥前几天分享一篇文章说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不会写,其实这样的问题有些炒冷灶了,《论语》有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你要说了,这与写有什么关系,这要说另一面的事了,孔子那一个时代的先贤哲人都喜不立文字,无论东西方,那一代都是大演说家。额……。

刚做完补水面膜,额……。

《少有人走的路》第13章

什么是惧怕

书中举了许多例子,什么是惧怕呢?它的定义是什么呢?

“惧怕是许多复杂心理状态的一个混合名词。”主观来说是种不安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说,从小至老整个的人生,便是冒险。惧怕穿过人的一生,造成我们复杂的心理。

在上一章讲“常态”中便说到人与人之间由于个体的差异,常态平衡皆有不同。

于是我们的恐惧亦是不同。

聊聊我想说的。

当我们绕到惧怕背后,会看到什么呢?我看到的是差异个体心理中隐晦的阴影,而之所以是阴影,只是不被看到而已,有些不合时宜的想起催眠大师史蒂芬.吉利根的一句话:表面行为或有好坏,但背后的动力没有欠缺。

如果说惧怕是我们一种主观表达,那么可不可以更优雅地表达呢?如周笔畅《笔记》中那句:眼泪是我心中 另一种完美。又或者承认它同时流动而不成为,如元代词人马钰所作,“在俗非为俗,居尘不染尘。如莲不著水之因。万卉千花,一叶不沾身。”

又如《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真经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似乎是佛教中的正念………。


听着“电子·女声”,挺好。

首先以我目前的心理状态倒像吃得有些积食的乞儿正想着如何去哪儿找个缸躺进去逢一晴天好好晒个太阳。

“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是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的名言。

最近知道,有种英雄是西西弗式的。


感冒,又休了半天假,头痛、扁桃体发炎、浑身酸痛。

《少有人走的路》决定不再专注读下去,有许多潜在影响的观点,比如说“儿童的天性总是没有变改的,他由他天生的意志和兴趣去行事。譬如男孩子你可以不必告诉他汽车是如何造的,因为他自己天生的观察力已经看出车辆上每一点微细的地方了。从一个玩具店可以看出儿童的嗜好和趋向。”

看起来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可自己读着总有些不自在,感觉中男孩子便是天生喜欢汽车似的。

相关文章

  • 莫道随言

    最近的心情有如被青楼妈妈比着去做人肉生意的清倌人。 《千刃千眼》,是有趣的。 皆言一千人眼中便有千种哈姆雷特,可作...

  • 莫道随言

    晚上,父亲来了电话,声音里透着疲惫,我似乎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其他的意味来,对一生到此时的碌碌无为感到了些什么吧。 父...

  • 莫道随言

    朦胧诗代表作之一,《致橡树》,作者舒婷。 它其中有句是这样说的,“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首诗通篇仿佛...

  • 莫道随言

    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影响极大,家里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对人格面具。成对的人格面具中,一个是家庭成员的内化(客体面...

  • 莫道随言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的内容,处处都可以看见女性主义的冲击痕迹。光是从形式上看,要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私密关系、内心...

  • 莫道随言

    @朵朵云 在我们可爱阿姨的文章中: “你看到的就是你。你看不到的叫存在。”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在姨的文章中...

  • 莫道随言

    看书是需要历史观的,这便像画杨桃一般。 在楚汉争霸时,有个人的出身似乎是个谜,韩信。 他的奇怪之处在于,何以拜大将...

  • 莫道随言

    精神病学。 最近看的一本书,《沈渔邨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有两大基础,一为生理——神经科学。二为心理——心理学、社...

  • 莫道随言

    荣格自己的人格面具曾经发展到了顶峰。他在《红书》开篇有言,自己40岁时已经名利双收。他当时已经是国际顶级精神病学家...

  • 莫道随言

    以“女为男用”为根本的性别角色规范; 这是潘绥铭与其学生合著《性之变》中的一段话。 这是中国人于1919年前的性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道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nl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