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探春远嫁,这是87版红楼梦中相当经典,我曾多次看过一些片段却始终不敢完整看完的情节。悲戚的场景配上陈力的歌声,很难不让人动容。昨天晚上终于完整的看完了这一集,感慨良多。
朝廷兵败,南安王爷为了不让自己的亲人去和番,让南安太妃去贾家选一个女孩收为义女前去和亲。探春得知后,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身体渐渐软了下来,一旁的贾母、王夫人也暗自流泪,屈服于王权,贾家不得不忍痛割爱,探春是识大体的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定局,她也只能跪下,甘愿做太妃的义女,答应和亲。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抽了一支签,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李纨笑道:“我们家已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又写黛玉向探春笑道:“命中该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探春笑道:“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探春和亲之事定下后,探春在房中写诗,忽见桌上的一盒签,便回想起当日怡红院中的场景,如今想来,那只签真是冥冥之中注定,一切似乎皆有定数。“必得贵婿”“王妃”在探春看来真是讽刺,冷笑一声,却不能任性不认命。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电视剧中处理最棒的我认为是对探春和赵姨娘的描写。探春出发前走出院门,迎面而来赵姨娘和贾环,四目相对,泪眼汪汪,探春扑向赵姨娘,一声撕心裂肺的“娘!”便化解了多年以来两人的隔阂,不多言语,足感人肺腑。
奴去也 莫牵连后四十回高鹗的续写仍延续了前八十回曹公对赵姨娘的扁平化描写,我认为是不可取不真实的。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如宝黛钗也有其缺点,反面人物如王熙凤也有其可爱之处,前八十回中彻头彻尾的坏人似乎只有赵姨娘和马道婆二人,曾有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的童年时期家中一定有一个像赵姨娘一样对曹雪芹不好的人。可是赵姨娘毕竟是探春的亲生母亲,她一定知道探春这一去意味着什么,不可能在自己亲生女儿将要离去之时还小肚鸡肠纠结于过去与探春的嫌隙。把一个母亲写到如此浅薄和无情,也不符合常情啊。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送别的场景场面宏大,挂满城墙的红绸,数不尽的陪嫁珍宝,大红的喜字,可除了南安太妃,众人脸上没有一点欢喜的表情。赵姨娘哭得最为悲痛,几次想越位冲到探春跟前,都被王熙凤拦下,咬着手帕,无语凝噎。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得知探春远嫁,宝玉的表现也让人难忘。他拍着桌子,说道:“国家有难,满朝文武都去干什么了?为何要一个弱女子去和番?”从此,走的走,散的散,去的去,曾经伊甸园般的大观园再也不在了。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茫茫的大海,孤帆一只,探春不舍的回眸,绝望又无奈,老太太、大太太、太太、赵姨娘、大嫂子、琏二嫂子、宝玉,这将是最后一面了;不能来送别的众姐妹们,与她们的欢乐时光,只能永远镌刻在大观园中了。
奴去也 莫牵连 奴去也 莫牵连奴去也,莫牵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