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

作者: 若雨若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9-11 20:22 被阅读0次

            国学是什么?国学包含着中华民族无数的事迹,数不清的贡献,从上古黄帝统一华夏,与人教化,创立文字,古代将领披荆斩棘,开拓疆土,到近代文人文坛争论,挥毫泼墨;可是,细化国学又感觉是几本古代书籍,《老子》,《论语》,《墨子》等。那么问题来了,国学到底是什么呢?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国学,它是潜移默化的,却能区别于其它世界民族的;是一种沉淀于中华民族每一个人民内心的不自觉的意识,是升华为平时日常生活人民不自觉的行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拿读书学习来讲,隋朝有一件事,李密牛角挂书。其中《新唐史》记载:“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这就很深刻的反映的中华人民对于学习读书的渴望,当然,即使在应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也会自己创造机会,节省时间,不顾一切的去学习。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再比如“囊萤映雪”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两个人:车胤和孙康。囊荧指车胤,其中《晋书》记载:“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映雪”指晋代孙康,勤奋好学,有一年冬天,孙康夜中忽然惊醒,看到明亮的光芒从窗外射入,附窗而看,茫茫大地,在白色的雪的覆盖之下,月光的照耀下,波光闪闪,便开始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官至御史大夫。成就了三字经中的佳话: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而相反看看国外,我们的老小弟非洲同胞,教育水平相当低,有的人一生会写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平时活动全都是靠口语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提升该地水平,以为是没有学校而导致,于是通过筹资兴建了许多中小学以供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上学的寥寥无几,或者有的学校干脆荒废。这时考虑以为没钱交学费,便开始义务教学。刚开始还是有些人的,可是慢慢的又走了,走的成了小班教学或者多对一辅导。联合国就纳闷了,这是为什么,文化素质这么低,这么好的便利还不来学习?没办法,于是搞了一个小组去调查访问,得到的结论是,饭还吃不饱呢,还学习,学习能当饭养活吗?

            以上两相对比,这不就很形象的体现了其中国学的分量,它,摸不着,看不着,它却影响着我们,塑造着我们的行为,融入我们的灵魂。

            国学,其实还有一种兼济天下的情怀,犹如三江源头的水流,在流动中汇集不同的小溪,终形成滚滚长江,奔腾不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仅仅局限于当前,它需要借鉴其它有利文化来充实,丰富其中的内容。最典型的,就是代表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在原始社会中,各个原始部落的冲突,胜利一方便截取该部落图腾的一部分,最终组成我们熟悉却不曾见到的龙,形成了我们独特的龙文化。比如掌管四海的龙王,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以及封建最高统治者天之龙子。这样的情况,纵观历史随处可见。再比如服饰的改进,垂拱八方的汉服――大方整洁的唐装――婀娜多姿的旗袍。无不是在采纳汉服的元素上,总结自己民族特点,来设计装点,引领潮流。

          国学就是应该在现有的的基础上,广泛传播,融合汲取其它文化有利因素,不断的发展,最可能的充实。使国学再上一个拾级。

              国学是什么?国学是指导中华民族的灵魂思想。

              国学是什么?国学需要根植自己不断丰富充实。

                以上便是我对国学的认识与浅解,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国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rd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