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孤独都是顶峰—《源泉》
01 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经过放学以后的播客推荐,非常感兴趣,尤其故事还是以建筑行业为主的哲学故事,毫无关联但又相得益彰,好奇心趋势我买了这本书。而且书的封面设计超级喜欢。两周看完了,亲测值得二刷。这不是看书,是变相的追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7688/f7e85250375ad7bd.jpg)
02 什么人适合读?
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任何想创造的人都应该看,也适合建筑行业的人看(因为有很多建筑外观枯燥描写)。开篇就是很吸引人的一句话:不要把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虽然书里面写的不是什么新鲜事,以故事为载体叙述,更让人影响深刻。其中个体的随波逐流,或潜伏蓄力,或短暂妥协后对抗,或抗争到底。都在我们的人生中出现过且会无限循环。
03 叙述了什么故事?
设计天才被社会重重阻挠,坚持自我,从不放弃的理想人生。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作为主人公洛克却被放在了最后一章,而前三章人物的描写,全是洛克或明或暗的敌人,第一章吉丁利用他的才能又打压他,第二章托黑知道他的创造力却觉得这个世界不配得到而写文章抨击他,第三章以毁灭天才为乐的华纳德从打压他到帮助他,结果却令人唏嘘。
而洛克面对这些人的打压,在懵懂中坦然接受,不在乎他人的言语和社会环境,坚持自我,即使沦落为工人也无怨无悔。而在明白种种事情背后的本质后为自己发声,让一惯乌云密布的大地,出现了短暂的阳光。以下是各个人物的剖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7688/d888dbc5d6891cdf.jpg)
第一章:彼得·吉丁:
偶尔有自我,但不多(自我10%)
他能识别天才与普通人,但是他总是桶天才刀子,也会舔着脸求天才帮助。跟随着母亲教诲,早早放弃了自我,以他人意见为自己意见,迎合大众口味。是妈妈和社会都会喜欢的乖宝宝。他利用天才的能力,帮助自己晋升,而在最后也在天才的能力中自食恶果。他有过自我吗?有的,但是不多。有时他也会听洛克的建议,但是转身就投入到了汹涌的人群里,无限沉沦。
他总是直勾勾地注视别人,那双该死的眼睛从来不曾漏掉任何细节,却总让人在他的眼睛中看不到自己的存在。——《源泉》
第二章:埃斯沃斯·M·托黑:
有自我,利用思想控制舆论(自我30%)
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明白大部分人的精神需求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思想统治。善于利用他人的同情心,发布他人认可的言论,对天才本能的忽视或者迫害,引导舆论,思想上统治他人。一个卑鄙但清醒的人。
永远要成为人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这样一来,在你需要的时候,人们就会帮助你。我愿意同你分享,是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用它。 ——《源泉》
第三章:盖尔·华纳德:
自我与集体的反复横跳(自我50%)
曾经底层少年,在被人一次次否决后隐藏了真实的自我,运用讨好大众的方式在新闻业越做越大,可是当他认识霍华德·洛克的时候,他又找回了自我,在帮助洛克的过程中,几乎毁灭掉自己的新闻帝国,他失败了,他又妥协了。
我正在为世界上最大多数的人服务。公众渴望违法犯罪、丑闻诽谤、情感伤痛,盖尔·华纳德满足他们的需求。他给公众渴望得到的一切,同时还对他们那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却又感到羞耻的品位给与公正的评说。 《纽约旗帜报》刊载杀人、放火、强奸、贿赂---用恰到好处的道义感冲击着每一个人,三个专栏面面俱到地支撑着同一个道义。——《源泉》
第四章:霍华德·洛克:
一个无论在何种境遇都在完美践行自我的理想天才(自我100%)
一直坚持自我,不被他人言语影响,以不能干涉他的设计的理念去服务客户,尽管不断被打压,但是他总是在能做设计的时候全神贯注,不能做设计后用体力劳动麻痹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自己认为的最好。拥有天赋的天才,不是我等普通人可企及的。
每一种孤独都是顶峰 ——《源泉》
他不知道自己已经给了一个人面对一生的勇气 ——《源泉》
为了说“我爱你”,一个人必须先知道如何说“我” ——《源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7688/936a6cbe398a837c.jpg)
04:得到的启发
作者把每个人物都写的极为极致,极致到现实社会鲜有真实存在。极致到很容易在人物中看到些许的自己。还有一个人创造、一群人妥协的社会现实。
——努力的创造
从无形到有形,落实在文字,视频,形成实体,那是沉默的呐喊。记录下思想,哪怕是点滴日常都值得被记录,因为那是我们作为个体真实存在过的时光。这都是在创造啊。你写下的文字,制作的视频,建成的实体都是你曾存在过的证明。那些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成就。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多问几个人就会发现,热爱的事很多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因为一样安全,一样的话当我做到了就会被羡慕,做不到也不会被打压而是共情。总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事情,容易变成热爱的事情,就算从不行动也正当。当我们在做另类的事情时,总是得来明着羡慕的恭维,暗里嫉妒的打压。何其可悲又何其正常。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有自我的人自动隐形了,只有在得到正确的信号时,才会展示真实的自我。
每次看到作者描述洛克在创造过程中的专注,放在现在就是内卷的代名词,可是是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通宵的设计已不是剥削而是自我驱动力。热爱的事情,有的话就坚持做,没有的话就做好手边的事情,然后慢慢的去探索。
——努力的坚持自我吧,或明或暗
这项修炼可能最难,他人的话语,他人的意见,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并不是那么容易对抗,可是就算对抗,又能换来什么?可能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吧。可是在这追求功利的当代,个体的自我又有什么容身之处?一个不能选择的觉醒,带来的各种挣扎,于是我们灵魂躲进了自我建造的桃花源,身体留在了现实世界,做一个和大家都一模一样的假人。这可能就是大部分的生活状态。
在写下这段,连我自己都是矛盾的,知行合一是有多难,甚至连这个社会环境都不允许的存在,集体主义的规则是妥协和顺从。所以书中的洛克是多么的理想,而其他三人又是多么的真实和可悲。因为这三个人才是你我的缩影。只能在能坚持自我的地方坚持自我,慢慢修炼了。尽己所能做一个创造者吧!!!尽管精神养分如此之少,但要清醒的活着啊。
创造者并非无私的。他们力量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它是自给自足的,自我驱使的,自我激发的。那就是原动力,是活力的源泉,是生命力,是最原始的动力。创造者不服务于任何人和任何事。他始终为自己而存在。而且只有通过为他自己存在,他才能成就人类的荣耀。这便是成就的本质。——《源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7688/d42ac231c575007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