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最高奖励不是孩子获得的“奖品”,而是他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奖励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当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也毫不吝啬的献上我们的奖励,我也经常这样做的。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奖励和惩罚是同一个“动机硬币”的两面。
奖励;“他们想让我去做一些事情,我能从中获得什么?”惩罚:“他们想让我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我没有做到,会有什么后果?”在这两种情况下,父母通过“让孩子做事情”,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做事情”,来努力操纵孩子的行为。
生了妞宝之后,就很怕听到孩子哭闹,一听到孩子哭闹声,就会很烦躁。以前妞宝哭闹的时候,为了让她尽快的安静下来,我就会对她说:“只要你不哭,我就给你好吃的果冻。”效果真的很好,立马就不哭了,拿着我的果冻吃起来。
可是等果冻吃完后,还想吃又得不到的时候,妞宝会继续哭闹。也会遇到妞宝对我说出来的东西不感兴趣的时候,那就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为了举止达到我们期望中的标准而奖励孩子,对于促生责任感是会起反作用的。可是,这么多父母和老师,都是使用奖励这种方式。
有一个班主任生病请假没有来,请了一位代课老师。在吃完晚餐后,一个学生问老师是否将那个以安静方式回到教室的班级所赚到的星星,贴到布告板上。代课老师完全不明白这个请求是什么意思,于是问了学生。
另一个学生解释到,当学生们都安静地返回教室时,老师会在布告板上贴一颗星星。当达到一定量的星星时,这个班将可以获得“有一个下午是没有作业的”的奖励。
代课老师问:“但是如果你不安静地走,就会打扰到其他人吧。为什么你们会因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而获得奖励?”
学生们互相看了看对方,感到很困惑。最终,一个学生解释说:“我们经常获得这样的奖励。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
使用外部赋予动机的方式,去促生负责任的举动是必需的。是你来决定使用这样的方式,是否能另学生振奋精神,能否让他们去负责任地做事情。为什么这样的奖励用的如此泛滥,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奖励提供了一种快速的、简单的方式去让孩子服从。在短期内要求一个孩子去做某事从而获得奖励,是一种操控他们的行为的有效方式。
就好比我拿果冻去操纵妞宝,经常能产生想要的结果。但是这样的效果又能持续多久呢?等果冻吃完了,孩子的态度和承诺还是保持不变。
另一种因素是,人民相信“刺激——反应”心理,在改变人们举止方面是有效的。这种方式是基于这样的理论:人类能像动物一样被推动或训练。
学生安静地走回教室就能得到一颗星星,而一段时间内得到星星最多的班级就能换来一次“下午没有作业的奖励”。类似的方法在父母、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中是很流行的。
“捕捉”孩子做好事后,以此奖励他们,已经让无数的孩子被惩罚了。因为他们做了一些所谓的好事,但没有被提供“期待的奖励”,往往会激发出一些负面行为。
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孩子的行为,为了奖励而促使孩子们去改变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明白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要改变,才能真正改变。
长不大的大妞
写作爱好者
育儿路上的探索者
网友评论